遇到污染天必须停工,这是让不少工程施工方头疼的事。为平衡好“扬尘防控”和“施工进程”的关系,在确保工地扬尘管控到位的基础上,近日,我市启动工地差别化管理,对各项措施到位的智慧化工地发放“绿色通行证”。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项新规进行了解读。
市建委副主任朱家祥介绍,工地差别化管理是我市的一项创新制度,根据《关于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实施差别化管理实施细则》,原则上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城乡建设计划的工程为主,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桥隧和场站等市政类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拿到“绿色通行证”的工地,将得到政策性支持。例如: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的非最高等级环境管控期间,可正常施工,土方正常外运(但最高等级管控时,所有工地仍然必须停止土方工程施工、土方外运);根据道路交通状况调整出土时间,条件允许的区域可全天候出土;在夜间施工许可审批、扬尘环保税削减系数等方面予以支持(中高考等特定时期,按相关规定执行)。
拿到“绿色通行证”需要什么条件?工地首先要按照环保的各项要求,做到绿色围挡、车辆冲洗、降尘喷淋和环保在线监测,同时要将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信息传输至全市统一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以施工中的指标为例,土方开挖、回填、桩基施工阶段,工地PM10浓度连续半小时不得超过150;主体结构施工阶段,PM10浓度连续半小时不得超过100。无论工地申请前审核还是获评后,这个数字都是一条“红线”,并受平台24小时监管。
“差别化不是工地的‘金字招牌’,我们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监督。”朱家祥表示,市、区及园区建设工程监管部门将会同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动态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即时要求整改,对整改不力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取消工地差别化管理资格,4个月内不得再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