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今天下午,浙江发布《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浙江地方标准》,将于今年3月22日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首个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省级地方标准。
浙江为什么要出台这一标准,它能解决哪些问题,背后又有何故事?浙江在线记者为你一一道来——
志愿服务,光有热情还不够
如今,几乎每个大型赛会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截至2018年底,浙江全省共有注册志愿者1448万人,在省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723个,在社区和单位内部成立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99万支,社区志愿服务站点5024个;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2万场次,共有1205.37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长3999.7万小时。
然而,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中国志愿服务高级培训师、杭州师范大学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主任王倩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举办大型赛会,往往需要大量的临时人力投入,志愿者可以成为有效的补充力量。可大型赛会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而大多部门都希望有志愿者协助,所以志愿者主管部门在跟各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需求确认和匹配就是第一大困难。
“比如,我们不知道这些部门都需要我们做什么,这些部门又不确定能够把哪些工作交给我们做,因此可能出现志愿者有能力做、但没机会做,没能发挥太大作用,或者志愿者承担了不适宜承担的任务,工作中出现问题等。” 王倩说,有时候志愿者的使用单位还会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把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等,“实际上,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需要一套成熟的经验和标准。”
今天公布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浙江地方标准》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志愿者协会、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共同起草。具体包括总则以及注册制证、抵离迎送、礼宾接待、赛会现场、文艺活动、媒体宣传、交通出行、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体育比赛等10个岗位志愿服务内容。“按照它去做,问题就会少很多。”王倩说。
众多条款,源自浙江经验
“我不认识他们,但他们的周到服务,为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曾来浙江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全球互联网治理委员会副主席戈登·史密斯,在临别时,特意感谢志愿者“小梧桐”们周到服务。
无论是G20杭州峰会期间热情服务的 “小青荷”,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专业细致的“小梧桐”,浙江的志愿者们都以专业精神给四海宾客留下深刻印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干部陈双斌说,随着浙江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大型赛会日益增多,省志愿者协会积累了大量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有益经验,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向全国提供浙江经验,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据介绍,起草过程中,起草人员总结国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制定规范起草工作计划;收集国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成果和标准;收集、整理国内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设置要求,多次讨论研究和反复修改后,才完成了这项标准的起草工作。
“这项标准里的众多条款都是源自浙江经验。” 作为标准的起草人之一,王倩举例说:“你看,我们在‘总则’部分里,就把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吃住行信息,纳入志愿者基本知识要求。这个规定就直接来自于乌镇峰会和G20杭州峰会的志愿服务经验,让志愿者能够成为一个展示窗口,更好地展示举办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服务亚运,有望“升级”国家标准
这项标准能发挥哪些作用?
王倩认为,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不仅能保障大型赛会的高质量举办,让外来的嘉宾多了一扇感受浙江魅力的窗口,而且也十分有利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志愿者本身的成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还能弘扬志愿精神,发挥理念传播功能;也能动员公民参与,发挥社会动员功能。”
共青团浙江省委青少年社会参与和权益维护部部长陈掌军表示,这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今后浙江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的规范化、统一化、通用化和系统化。“它就像一个模板,拿来就可以直接用。尤其是可以为2022年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样板。”
他还向记者透露,接下来,它还有望“升级”为国家标准,为全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提供“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