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污水治理新进展 杭州三千处理终端今年要提升改造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杭建宣)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是今年杭州要办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也是捍卫青山绿水的第一道防线。
3月20日至21日,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桐庐召开。从去年12月至今,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已先行试改,分布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桐君街道梅蓉村、分水镇新龙村和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将为今年杭州全市3000个终端提升改造项目提供样板。
污水处理体量质量大提升
为景区运转保驾护航
“我们这里共有4个污水处理终端,改造前4个终端加起来,总的日均负荷能力只有380吨。”白果村负责改造的村干部说,“而且存在着农户端隔油池未定期清捞、站点进水含油量过大、使用年限过长、工艺技术落后、部分设备损坏等问题,维持平峰时段的处理已经较为困难。”
据了解,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位于临安大明山山脚,村里几乎每户都依托景区开办农家乐,每逢旅游旺季,游客日均数高达4700人左右,每天生活污水量约500吨,终端处理能力远跟不上需求。
“我们非常期盼终端提升改造,这既是景区生态保护的需要,也是我们扩大农家乐规模的需要。”一位农家乐老板说。
目前,临安区将白果村4个终端的进水,统一接至新建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处理。
新建的污水处理终端采用更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处理规模600吨/日,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也就是出水将更清澈,污染物控制会更严格。
化繁为简提升处理工艺
因地制宜进行终端改造
如果说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是“吃太饱、消化不了”,那么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污水终端,则有“吃不饱,消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2011年,梅蓉村率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生活污水纳管人口达2701人,处理终端15个,但日处理能力大部分在30吨以下,采用的处理工艺科技含量也不高,为厌氧池或微动力兼氧池+人工湿地。
虽然处理终端多,但村里的污水管道存在漏接、破损等问题,导致大部分终端设施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而进入管道的污水,又渗漏到河道等处,再加上人工湿地堵塞、植被全无、设计标准不高等情况,污水处理无法达标。
现在,针对这些问题,梅蓉村将2个污水处理终端回填复耕,解决处理能力过剩问题。此外,终端进水统一接至桐J-14污水终端处理,采用先进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改变以往只使用厌氧池和人工湿地自然净化的模式。
今年三千处理终端要完成改造
50多万百姓受益
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将完成3000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的改造任务,目前任务已全部分解到位,计划11月底前全部完成,涉及900多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0多万人。
这3000个处理终端都将因地制宜,根据村庄规划、人口规模、高平峰污水日产量等制定提升改造“一村一策”,让提升改造任务实实在在精准到村、精细到户。
“总体上,我们注重在水质好、环境美、适用性、耐久性上下功夫,对应有一套科学施工设计图、一道终端景观节点、一套工艺方案库、一套运维保障措施。”杭州市水建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已正式下发试行,指南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进行了规范,还附有一些实际案例,在技术层面指导设施提升改造工作。
《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资金补助办法》也即将出台,为提升改造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