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个人征信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不管是贷款买车买房,银行首先看的就是你的征信合不合格。
一份完整的征信报告包含四部分内容,即个人信息、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四部分。除了大家熟知的信贷记录、查询记录被列入个人征信,随着“信用浙江”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地方将个人日常不良行为纳入公共记录征信系统。
浙江各地将这些行为纳入个人征信
余杭:垃圾分类或纳入“征信系统”
最近在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小区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居民如果没有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将会收到一条由余杭区城市管理局发送的提醒短信,提醒居民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正确投放。
这是余杭区城市管理局联合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垃圾分类提醒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同时通过监管服务,探索垃圾分类“征信体系”的可行性。
该监管服务通过向每一位居民发放智能二维码卡,建立起了一套从居民分类到投放的可溯源系统,通过人工巡检,利用二维码追踪和智能监管技术能够正确识别出每一袋垃圾的投放用户,从而能够实现精准的分类溯源,让每一袋垃圾都能回到自己的“家”。
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出现将垃圾分类纳入征信系统的尝试,在保证了垃圾分类系统成熟性和居民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后,将垃圾分类正式纳入“征信系统”或是保证垃圾分类平稳运营的可行方案。
杭州:地铁逃票纳入信用记录
地铁逃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那些被查到逃票的“戏精”,在工作人员面前找出的各类理由,实在是千奇百怪,让人大开眼界。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高立法质量,《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需要广大市民乘客注意的是,《条例》对文明乘车等相关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条例》对各种逃票行为进行征信管理,《条例》规定,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或者以其他方式逃票三次(含)以上的,逃票信息按照规定纳入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宁波: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重点对市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30类不文明行为、10类倡导性文明行为和6种高尚道德行为作了分类列举,规定了爱心公园(荣誉墙)、文明行为积分奖励、不文明行为曝光、社会服务“折抵”罚款、信用信息记录等多样化文明行为促进机制。
《条例》规定,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违法行为事实证据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和时限内予以曝光;有关部门和单位未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情节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可以对其不履行职责的情形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曝光。
台州:水费缴纳情况纳入征信系统
水费拖欠,不少居民都不当回事。有台州市民可要注意了,恶意或屡次水费欠费致情节严重者将会被纳入征信黑名单,信息归集至台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者从台州自来水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水费欠费确实已纳入台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般来说,水费都是当月结清。如果用户在本月未结清,次月信息便会被录入台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台州自来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华建说,“例如今年4月份的水费,在5月10日至5月底这段时间内没有结清,6月份就会被录入系统。”
同时,阮华建也表示,“有些居民有特殊情况导致水费没有及时缴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但我们建议用户最好当月结清,避免出现拖欠现象。”
衢州:用电失信记录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2018年,由衢州市发改委、人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和衢州市信用办联合下发了《衢州市电力用户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对电力用户信用等级分类与评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做了明确规定,并从当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也就是说,衢州市电力用户拖欠电费3个月,经催缴仍不缴纳的,那么你就成了一般失信用户,你的信用记录将受影响。
《办法》将电力用户信用等级分为“诚信电力用户”、“一般电力用户”和“失信电力用户”,其中“失信电力用户”的失信级别按照严重程度从低到高划分为3个等级,即:一般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其中严重失信是指:拖欠电费6个月及以上,经催缴仍不缴纳的等12个行为。
日常行为纳入征信,对个人生活有哪些影响?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一次失信,多部门联合惩戒。
近年来,绍兴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用绍兴”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开展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动信用元素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与支撑。一个涵盖“一网两库”的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全面启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
“一网”指的是“信用绍兴”门户网站,网站集信用查询、发布、宣传于一体,解决了信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问题;“两库”指的是归集、完善和整合市级各行业各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分别建立的自然人库、法人及其他组织库。目前,平台法人库汇集了全市48万家企业的信用记录,自然人库汇集了530多万人口信用记录。
信用体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实际应用。绍兴市正积极探索在城市出行、项目审批、图书借阅等领域开展“信易+”活动,比如,在创新创业领域,将加强与金融机构、产业园区方面的合作,对创业人员实行信用积分,推广使用“信易贷”“信易租”等守信激励产品。
个人征信好,八方来帮忙。
据报道,2017年以来,金华市推出“好家风信用贷”,将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本。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万户家庭累计获得免担保免抵押信用贷款28.89亿元,没有出现失信现象。
近年来,浙江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各类“好家庭信用贷”“家风贷”“好商家信用贷”等各类免抵押贷款,将抽象的“无形荣誉”转化为具体的“有形资本”之举,既树立了正确价值导向,引导更多人崇德向善,更诠释了“德者有所得”,让更多人感受到获得感。
信用可“入黑”,也可“洗白”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浙江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设“信用浙江”,是全中国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为浙江信用建设勾画了新的蓝图,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提出了信用建设指标体系。此举就是希望浙江能打上诚信、信用的烙印,让人们有朝一日提起“浙江”就能联想到“信用”,让“信用”成为浙江的又一金字招牌。
信用“入黑”,也可“洗白”。为了鼓励和引导不良信息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社会不良影响,浙江省发改委出台《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此《办法》已于2019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提到,个人信用“污点”的修复,原则上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行政处理决定、司法裁判等明确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第二,各省级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可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不良信息修复期限,但原则上,自不良信息认定之日起,修复期限应满1年及以上;第三,自不良信息认定之日起至申请信用修复期间,未产生新的记入信用档案的同类不良信息。
2月13日,记者从浙江省信用中心获悉,浙江首例“信用修复”企业日前已经在杭州诞生。
2014到2016年,杭州科明电子有限公司因未依法缴纳印花税被杭州市富阳区税务部门处以行政罚款,2017年此不良信息载入“信用杭州”数据库。经过2018一年时间,科明电子未发生新的税务违法行为。在企业主动申请下,日前杭州市信用中心将其信用等级恢复到正常状态,显示为“已修复”。
不少网友对该《办法》的出台表示支持,认为很多失信行为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留给失信者修正自己行为的机会。有专家研究员表示,该《办法》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补上了社会信用体系最后一环,为实施精准监管和联合奖惩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家:完善信用评价将破解城市文明“顽疾”
“信用浙江”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各地急需建立普适的信用评价体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贲圣林表示,当前社会上一些第三方“信用评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这些第三方评分体系并不完全客观、全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牵头其他市场主体打破‘信息孤岛’,提供全面数据和权威算法,形成一个更客观更中立的评分体系,把信用上升到社会基础设施的高度。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一些问题反复回潮,甚至成为顽症痼疾,常态化、长效化的手段仍然显得不够多不够有力。”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正平表示,宁波将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就是想要通过法治化保障常态化、长效化,是以法治思维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具体体现,是文明城市创建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莫以恶小而为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违反规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小,以至于把违规当成了习惯。专家提醒,尽管个人信用记录目前主要用于银行的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但是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生活场景。
从小处着手,于细节处见真章。随着浙江各地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有效推进“信用浙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