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4日讯 钱塘自古繁华。今天,“钱塘”二字给了所有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4月2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原本隔钱塘江相望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正式归并。
根据批复文件,杭州钱塘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现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管理范围包括江干区的下沙、白杨2个街道,萧山区的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以及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其他区域(不含党湾镇所辖接壤区域的行政村)。
设立钱塘新区,将给杭州带来什么?将给浙江带来什么?
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
1966年来,萧山开展了大规模围垦,共围滩涂50多万亩,被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这其中的大部分地区,就是大江东。在围垦出的开阔平整的土地上,大江东作为杭州制造业基地强势崛起。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是浙江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获批成立,先后获批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总面积约4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逐步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航天航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和现代智慧物流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截至2018年上半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0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9个、民营500强投资项目17个,长安福特、广汽集团、格力、传化等大企业,都选择在这里落户。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杭州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副中心。
2018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十强”,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勢主导产业,集聚了松下、东芝、默沙东、康师傅等一大批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全球十大药企中七家落户于此,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引进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内还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集聚了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15所高校,师生总量达到30万人。
杭州在本世纪初提出“跨江发展”,后来明确提出“拥江发展”。前不久,《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正式出台。
整合隔江相望的大江东和下沙,不仅意味着陆域面积的相加,还意味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平台和政策的叠加,是“拥江发展”的又一实质性举措。
从打造杭州高新区(滨江),到钱江新城与钱江世纪城遥相呼应,再到如今设立钱塘新区,“钱塘江时代”的宏伟画卷逐渐展开。
实现“1+1>2”的功效
根据批复文件,钱塘新区将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决策部署,高效发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钱塘新区将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保持原有的3个国家级牌子不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步撤销区域内省级以下产业平台牌子。
其中提到的打造“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凝聚了全省对于钱塘新区的期盼,是全省赋予的历史重任。
这就要求两区合并实现“1+1>2”的功效。
整合两区资源,有助于大江东和下沙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比如整合后,两区间产业转移将更加顺畅,有利于产业链加速形成;有利于形成核心城市功能区,统筹解决产业人才安居生活的问题;有利于将现有教育科研资源进一步释放。
可以推想的是,两区整合后将成为杭州未来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大平台,为加快打造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