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老孙成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小洋山门诊部首批病人,外伤后肿痛的小腿在家门口就能换药。
“从沈家湾码头骑电瓶车15分钟就能赶到门诊部,上午清创换药、输液后,中午就能回到家。”老孙生活在洋山多年,往返80公里、1.5小时——他和1万多名小洋山岛职工一同,曾经要花巨大的求医成本,“这里没地方看病,以往我到市六东院去看病,光是往返车费、过路费、油钱就要花费200多块钱,还要请假花费一整天时间。”
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尽快让洋山岛告别岛上无医历史,市民的呼声传递到了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和主题教育中央第六指导组的心中。
上海浙江携手合作,相关部门、企业、医疗单位齐心协力!
今年8月中旬,小洋山岛上建立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小洋山门诊部”,让岛上居民在家门口得到三甲医院医生诊治。
建立常规医疗点的同时,在浦东新区、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努力下,小洋山岛与城区优质医疗资源之间的急救绿色通道也已打通。与门诊部一起出现的还有一个急救站,两辆救护车随时待命,一旦有急救,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将岛上的重症居民第一时间穿过东海大桥,送入位于临港新城的市六医院东院本部。
六位小岛医生全年无休
9月2日,记者在洋山岛上的洋山港管理中心看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小洋山门诊部就在大楼一层。
这个500平方米的门诊部,按照三甲标准建立的门诊部一应俱全:诊室、化验室、抢救室、X光室、药房、挂号/收费处。药房里,常见病药品、急救药品的及时调配,保证常用慢性病药品与急救药品供应的品种与数量,目前这里已经有357种常用与急救药品的调配,确保满足小洋山岛职工用药需求。
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一位药师、一个检验科医生和一名放射科医生、一个挂号工作人员。每天从8∶30至16∶10,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就有六个医生护士在门诊部里忙碌。中午连班,全年无休!
没想到,小岛医生来到这里每天分外忙碌:负责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处理疑难疾病诊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负责人介绍,小洋山门诊部建立的功能定位,旨在确保常见疾病、创伤得到及时处置,解决小洋山岛万名职工的就医难问题,为当地群众提供三级甲等优质医疗服务保障。
小洋山门诊部的病人量逐日上升,自8月12日开诊以来,一张门诊成绩单已经亮相:截止到8月28日累计接诊患者75人次,最高日诊量15人次,患者主要为码头职工,因从事生产作业工作,处理创伤来就医的情况较多。
遇到没有备药的情况时,患者可以先前往门诊部预约,第二天就可取药。根据患者数据的不断调整,小洋山门诊部也会适时调整药品结构,以满足患者需求。
1万多名职工因此受惠
家住小洋山岛沈家湾码头的患者老孙,小腿外伤后肿痛两个半月仍然因活动受限要家人扶着才能走路活动。为了尽快治好病,他赶到40公里以外的市六东院骨科诊治,经检查诊断左小腿外伤伴异物残留与局部感染。
当天返回沈家湾的路上,老孙得知市六东院在小洋山开设门诊部的消息,8月19日一大早,他就来到门诊部看诊。市六医院东院值班李医生切开引流取出异物,补液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临行前,老孙激动地对李医生说:“市六东院的专家到小洋山,老百姓看病方便、放心多了”。
经过连续三天治疗,现在老孙的腿部伤口红肿消褪明显,疼痛也基本消失,能自己走路离开诊室。老孙不仅算了一笔时间账,还算了一笔经济账:治疗一个星期我就节省了1000多元。现在早上过来中午就能回家吃饭。
事实上,小洋山岛上的门诊部不仅解决了1万多名职工的就医难,小洋山岛和嵊泗、大洋山等周边岛屿居民、过往货运船员也都能因此受惠。
医疗站凝聚每个人初心
海岛小洋山,位于杭州湾喇叭口的外缘。历时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驻扎着48家单位,一线职工超过1万人。随着洋山一、二、三、四期港口运营发展,小洋山岛上的企业职工人数迅速增长。岛上的车多了、人多了,医疗服务的缺口愈发明显起来。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那些事故所引发的急救需求——经测算,一辆救护车从距离最近的惠南镇或芦潮港出发到小洋山岛接上重伤人员,再驱车到距离最近的三甲医院,需要两次横跨东海大桥,最短用时也要一个半小时——对于伤者而言,等待救护车的一分一秒都十分难捱。
“主题教育要奔着问题去”——今年6月启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委主题教育第十八巡回指导组将小洋山岛上职工们的心声传到了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耳中。此后,各方力量凝聚到了一起,为这一关系到小洋山岛上1万名职工生命健康的民生大事开辟出了一条“快捷通道”:8月15日,经研究并商请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市六医院东院在小洋山岛设置门诊部。
这个门诊部的背后是上海浙江携手合作的项目,凝聚了相关部门、企业、医疗单位齐心!
自8月19日起,小洋山门诊部已实现医保实时结算。自此,小洋山岛职工们终于迎来翘首以盼的永久医疗点。如今的小洋山门诊部内,诊室、放射室、药房全部配备到位,可以满足岛上万名职工的日常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