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多年居全国前列——平安浙江建设持续高水平推进
既看经济报表,又看平安报表,每到月末,这已成为浙江各级“一把手”的习惯。
回望过去的15年,浙江走出了一条“X形线”: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同时,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年下降,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84%,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这一成绩着实来之不易。2003年,人均GDP达20444元的浙江,率先感受到“成长的烦恼”:经济高速增长之下,社会成本和代价不断上升,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险情不绝,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
2004年4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座谈会,稳步推进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浙江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15年来,浙江历届省委和省政府久久为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技防、人防”并举,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平安浙江建设持续高水平推进。
“枫桥经验”再谱新篇,九成矛盾镇村解决
天气炎热,在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徐山村,55岁的潘玲荣依旧起个大早,戴上红袖套,穿好红马甲,开始了上午的巡逻。“到处都平安,日子才舒坦。”潘玲荣说。
在柯桥区,像潘玲荣这样登记在册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有25613人。他们是化解邻里纠纷、守护家园平安的生力军。在桐乡,他们叫“乌镇管家”;在诸暨,他们叫“红枫义警”……如今,全省平安志愿者队伍已达3.5万余支,参与人数230余万。
50多年前,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好方式;半个多世纪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最大优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平安建设,浙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走进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退休党员老金正在值班室整理居民反映的问题,“邻里有事,都可以先找我们反映。”社区里,平安志愿者、退休党员、“四长一员”(楼道长、单元长、片长、网格长、平安信息员)、社工等都是社区看护人。大街上,460户商户也建起了民间自治队伍——御街联盟,发生消防、盗窃等事件,大家一呼百应。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依靠群众广泛参与,更鼓励医生、律师、媒体人士等专业力量加入。数月前,一名男子爬到杭州市一座高桥上扬言跳桥,并拒绝接受救援。警方启动“警媒联调”机制,请来专业人士调解,男子最终被说服,安全落地,避免了事态恶化。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些威望高的新乡贤群体也成为化解矛盾的新生力量。这几天,在金华市婺城区,“老娘舅”宋园春和几位乡贤就在为高铁新城建设区块的征迁问题忙前忙后。3个月来,宋园春团队成功解决各类纠纷矛盾上百起。
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数分别达10.4万家和5.7万家,各类平安建设类、公益救援类、孝德文化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平安建设群众参与率达到60%。目前,浙江95%以上矛盾问题在镇村得到妥善解决。
“技防+人防”,综合施策防患于未然
前不久,嘉兴桐乡市屠甸镇老板陈立“虎口脱险”——几名青年把他堵在小巷里,陈立退到巷口的视频监控探头下大喊:“你们敢打人?派出所都看着呢。”他因此躲过一劫。
让陈立安心的探头,在浙江全省共设有252.9万个,重点公共区域联网率高达99.73%,时刻守护百姓平安。
“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浙江扎实推进信息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高空抛物防不胜防,有解吗?在杭州市萧山区相墅花园小区,公安部门为小区新安装22个防高空抛物监控,以“仰望”的姿态监控高楼整体状况。2018年以来,高空抛物警情下降40%。
大数据能减少医患难题?温州市司法部门探索出“大数据+人民调解”机制,九大海量数据库充分发挥预警预测功能。前期,市司法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因医疗机构责任导致的医患纠纷占比达74%。司法局向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反馈后,卫生部门改进工作方法,医疗纠纷数量很快下降。
防范公共安全也能用上高科技?在衢州江山市综合指挥中心,数据大联动中心巨屏上,无数光点不断闪动。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光点的背后,都表示易发生隐患之地在被实时监测。近年来,江山市推进智慧监管、智慧预警、泛在电力物联网、排水智能监测四大系统,智能防控网越织越密。
注重技防的同时,浙江也着力发挥人的能动性,主动化解风险。
拎着水杯、带上接访日志,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方坚虹来到下百官工业园区接访。“最近下暴雨,我公司门口排水口堵得厉害。”一家企业负责人陆土根前来求助。方坚虹立刻联系相关部门去查看,问题很快解决。
15年来,“省级领导带头下访、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在浙江已成常态。浙江还推广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现有各类调委会4.15万个,全省年均排查矛盾纠纷近70万件,化解率达98%以上。
干部下访的同时,基层30多万名网格员常年活跃在6.9万个网格上,守护一方平安。
“三治融合”,平安城乡有了稳定“三脚架”
推进平安建设,浙江多地走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善治之路。
以自治消化矛盾。在浙江各地,每逢大事,总要先听老干部、乡贤、村(居)民代表的意见。
今年年初,湖州市吴兴区龙泉街道“打算建文创园”的消息传开,有人担心园区引进的企业会影响人们生活,准备阻止项目实施。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惠芳依照平安街区自治平台“幸福共事会”流程,组织居民代表、党员等多方“议事团”成员一起商议,并制定了问题清单和建议方案。很快,居民的担忧消除,文创园工作顺利推进。
吴惠芳感慨:“文创园建不建、怎么建、怎么管,大家商量着办,居民明白,干部清白,矛盾自然就少了。”
以法治定分止争。将法治推向基层,浙江各地都建立自己的法律服务组织。在台州市椒江区,有“青年法律服务团”;在宁波,有“为侨服务法律服务团”……遇事找法方便、有用,人们渐成习惯。
一张小桌、几条板凳,桐乡市屠甸镇汇丰村一农户小院里,“板凳法庭”开庭了。镇司法所副所长沈俊杰、专职律师俞国锋、村干部王建发等组成了“评审团”,就农家乐老板与房东租金涨价纠纷开展评判。最终,在专职律师、人民调解员给出建议后,双方达成一致,周边群众也鼓掌叫好。
“村民的事,说大不大。要是处理不好,小事就要变大。‘板凳法庭’不起眼,但它解决问题,村民欢迎。”沈俊杰表示。
以德治春风化雨。浙江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和道德引领,坚持成风化人,消弭矛盾。
2018年4月,衢州市柯城区在街边种下上千株鲜花,然而一个月不到,有的鲜花就被人“顺手牵羊”。针对“盗花”事件,周边社区自编自演了情景剧《花与礼》,在“邻礼汇剧场”上演,引导居民纠正这类不文明现象。同时,社区组建“礼学堂”讲师团,开展“讲礼学礼”活动,居民们共同参与“有礼”讨论。不久后,居民们自发种起“礼”字形花圃。新的花圃种成,再没丢过花。
以文化人,引人向善。浙江还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建起文化场馆。目前,浙江仅图书馆乡镇分馆就有千余家、农村文化礼堂上万家。人有书卷气,屋有文化味。文明尚德,成为平安浙江敦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