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宁波奉化区锦屏街道的党员志愿者在一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居民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据了解,锦屏街道95%以上的在职党员已向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桶边督导。
1081个居住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厨余垃圾平均有机质成分占比提升5%,“搭把手”可回收物回收数量增长15.9%……昨日(11月1日)召开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首月媒体通气会上,“看不见”的成效化作“看得清”的数据,展示了甬城垃圾“强制分类”的明显成效。
“单从数字上来看,厨余垃圾平均有机质占比提升的5个百分点微不足道,但对于动辄几百吨的进厂垃圾来说,这5%的有机质不可小觑。”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副总经理王侃说。31天的稳步提升,让他对未来生活垃圾的分类提质充满信心,“相信我们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垃圾分类扩面提质要想步入“快车道”,执法力量至关重要。10月份以来,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大环节,对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378人次,向2136家单位及个人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累计立案154起,处罚64件,处罚金16480元。
“针对部分单位、个人分类意识薄弱、知识匮乏等问题,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坚持‘先宣传后执法、边执法边宣传、谁执法谁普法’,持续激发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指导处副处长陈润蔚介绍,作为执法力量的补充,全市7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以桶边督导、入户指导等形式服务市民。
“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考核中,宁波已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前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宁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配套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下阶段,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依据,持续完善分类质量提升机制、物业参与机制、执法有效性强化机制。“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等‘十进’活动,坚持依法治理,提升执法实效,全力推动市民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甬城市民引以为豪的新名片!”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