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部门联手构筑“心理堤坝”,引导公众以健康心态投身抗疫
一心战“疫”,守护2400万“居家战士”心路历程
疫情之下,受到病毒侵袭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心理出现波动、心灵受到影响的人很可能更多。
既要用最大努力去治愈,又要用最暖方式去安慰,为身体疗伤,也要为心灵“防疫”。根据上海市委部署,自2月14日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案》以来,卫生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青妇群众团体、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工作,联手构筑起疫情攻坚战中的“心理堤坝”,引导2400万上海市民以乐观、健康的心态积极应对,科学防范,确保这场全民战“疫”最终胜利。
不见面的“另一端”,一直有人为你守候
疫情来袭,从最初的害怕恐慌,到期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信息,面对未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普通人的心理难免产生波动。为市民心灵撑起保护伞,上海多个心理热线与平台应声而动,筑起疫情攻坚战中的“心理堤坝”。
早在1月底,上海卫生部门就组建起450人的专业队伍,开展心理咨询热线及健康宣教,并成立67人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加强热线服务人员培训督导。2月1日以来,热线和平台累计咨询4200例,心理自评45万人次。
“我是一名确诊患者,出院后我很害怕,觉得朋友和邻居会躲着我。”前天晚上,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心理咨询师宝家怡接到了这样一个求助电话。她耐心地开解:“要接纳自己,别把旁人想得太坏,请相信很多人愿意帮助你,成为照亮你天空的星星。”
疫情发生以来,12320这条已经运行了15年的心理援助热线,火速添加抗疫内容,提供24小时不间断线上咨询服务。一时间,电话咨询量大幅攀升,为满足市民的咨询需求,热线迅速“扩容”为双线并行,最忙时每天接听电话近百个。
几乎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相继开通热线与平台,为公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团市委12355热线及网络服务平台拥有一支近800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600多人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大年初一起,许多志愿者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岗位,迄今为止,12355平台累计接待咨询超过4000个。
非常时期,不少市民拨打热线只是希望有人倾听。结束咨询后,有人会在电话那头小心翼翼地问:“明天我还能打这个电话吗?”志愿者说:“当然可以,明天可能不是我,但电话这一端,一直会有人等着你。”
提炼共性“心结”,随疫情走势精准疏导
从最初的害怕恐慌,到如今期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心灵守护者们及时梳理、提炼不同时期公众的共性“心结”,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
记者获悉,在此前发布的《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受到全民点赞的基础上,“18问”2.0版也出炉了,3.0版也在酝酿之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乔颖表示,三个不同版本是根据市民在战“疫”关键节点中的心理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热线和平台接收到的共性问题提炼而成。具体说来,1.0版聚焦疫情期间的恐慌焦虑,2.0版聚焦眼下复工复产的大众心理调适,3.0版则将聚焦疫情结束后的家园重建。
团市委12355平台副总干事侯俊伟介绍,他们也注意到了抗疫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一开始问题集中于对病毒的恐惧,后来就业、‘宅’健康和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咨询比例逐步上升。”为了让心理疏导覆盖更大人群,团市委利用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了18个心理疏导文化产品,累计51万人次观看。
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市民积极响应号召、顾全大局,成为疫情防控的“居家战士”。而疫情终将过去,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正视情绪,合理调节。一个多月来,上海宣传文化部门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展示上海各界战“疫”先进人物,组织“艺起前行”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截至3月13日,抖音平台汇聚短视频9351个,播放量9.8亿。“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邀请心理专家就市民关切直播解答,收看人次超千万。
用绣花针式心理关怀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当前,市民心理已度过了最初的恐慌期,逐渐转移到了恢复重建期,更多关注复工复产复市后的防护措施。上海通过高频率的信息发布、高质量的科普宣传、高水平的专业力量、高品质的文体娱乐,有效疏导了公众情绪、调节了社会心理。
然而,面对在线教学、升学就业、复工复产、社区管控等新情况,不同群体心理特征分化。本市各部门各展所长,关注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以绣花针式的精细,满足不同人群的“安心”需求。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告诉记者,随着线上授课的开展,与网课学习不适应以及由此引起的亲子冲突的心理咨询量有所上升。对此,本市教育部门发挥“1+2+8+16+X”心理工作网络优势,从市、区、家、校、社区全方位入手,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发布《居家学习心理支持工作建议》,推出心理援助微课,并针对家长情绪焦虑,推出《与孩子一起成长》电视公开课。全市中小学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作用,为重点学生提供“一案一策”心理援助,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沈之菲透露,网课推出半个月来,相关心理咨询数量已有回落,学生和家长逐步适应了这一新鲜教学方式。
“心理求助的背后,有时还伴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宝山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刘兰凤告诉记者,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他们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发现,不少咨询者的心理焦虑转变为对求职就业、工作稳定性等的现实担忧,“我们在提供电话咨询、推送心理健康小微课程的同时,还联动法律援助、职工权益保障等各方资源,为咨询者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许多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大,上海公安部门组织心理专职教官建立“战时心理健康服务队”,赴公路检查站、机场、轨交、集中观察点等重点岗位,对民警辅警开展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服务超2000人次;市总工会开设12351疫情防控援助专线,各级工会在园区、楼宇、商圈搭建“员工关爱心理疏导”通道,将心理援助送进企业;不少社区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战“疫”活动。
民心安,则一城安。全方位、心贴心的心灵守护,终将让我们穿越疫情的阴霾,迎来明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