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农业专家人才下沉一线送服务
三张“王牌”保春耕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记者 何苏鸣 李灿 通讯员 朱迪)春分刚过,田间万物生机勃勃。在农业大市兰溪,春耕备耕是近期的“重头戏”。
“结对服务”牌、“粉丝经济”牌、“金牌专家”牌……当地多渠道发挥人才优势,通过组织农业专家、人才下沉一线“三服务”,打出三张“王牌”,保障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截至3月20日,全市累计出动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317名专家、人才帮助农户解决问题2427个,帮助节约成本逾1800万元。
结对服务
这些天正是枇杷疏果、套袋的关键期。
在女埠街道虹霓山村,种植大户郎跃平与兰溪市经济技术特产推广站“首席水果专家”陈新炉时刻保持联系。
兰溪是“枇杷之乡”,虹霓山村和临近的穆坞村是当地有名的“枇杷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枇杷。今年气温高于往年同期,病虫害多发,前期疫情又耽误了管护,大家开始担心产量和销路。
“助农团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郎跃平告诉记者。兰溪将当地85名农业领域的拔尖人才、技术专家,按5至8人规模组建助农团,包乡走村一线送技术、解难题、出实招。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16个助农微信群,专家线上提供“云服务”。
陈新炉就是助农团的一员。这些天,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村里转转,不仅实时调整病虫防治方案,还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防裂果技术。“去年虽然产量高,但存在大量裂果。有了新技术,今年一定会增收。”郎跃平说。
不仅如此,兰溪还选聘了107名视野开阔、专业匹配的农业人才担任顾问,常态化联系248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一对一”送点子、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实现长效帮扶,切实将人才资源转化为农业发展的“柔性”动力。
目前,位于赤溪街道的兰溪市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水产养殖转型升级试点工作,从事小龙虾、兰江蟹、青虾养殖。这些天,在结对顾问、兰溪市拔尖人才梅新贵手把手指导下,负责人孙华斌对池塘清塘、设施安装、水草种植等技术环节更有心得,“出现什么技术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梅顾问,帮我们企业少走弯路!”
粉丝经济
有一个故事,在兰溪传为美谈。疫情期间,身在广州的兰溪籍美食达人倪兰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身资源,帮助家乡的农户推销风肉、火腿、小萝卜、茶叶等农产品和美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总销售额突破18万元。
疫情给农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思路、新转机。为提升本土农业品牌影响力,帮助农户打开销路,当地充分挖掘电商网红大咖及平台资源,推出“互联网+春耕”活动。而疫情也让农户愈加重视“互联网+农业”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粉丝经济”等新名词开始为原本两耳不闻“田”外事的农户所熟知。
在柏社乡山门村,这段时间茶农张根连的手机不时响起提示音。“明前毛峰给我预订5斤”“预订3斤明后茶”……一条条预订信息,抚平了这位80岁老茶农紧皱的眉头。
柏社乡是下陈毛峰的主产地,种植面积达6000亩。以往,茶叶以经销商预订收购为主,可受疫情影响,今年订单明显减少。
和身边许多茶农一起,张根连入驻当地融媒体平台中的融媒优品“网上超市”。经当地主播的直播“吆喝”,订单纷至沓来。
“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度探索农业品牌化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金牌专家
既要解决当务之急,更要有长远规划。
在努力降低疫情影响之余,兰溪积极开展“金牌专家走基层”活动,先后对接40余人次有意向、有资源的在外人才和农业领域的院校专家到当地开展调研,加强交流合作,为兰溪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永昌街道,以圆梦农场、孟塘果蔬、禾旺禽业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正在逐步打造“四水共盛”产业示范基地,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但却面临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需破题。
最近,兰溪籍在外人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郑寨生多次到永昌街道进行“三服务”,为农户提供详细指导,并邀请农户前往金华农科院考察学习。
“专家就是不一样!”一来一回的切磋,让种植大户童建丰心服口服,接下来他将从金华农科院引进新品种,扩大玳玳果、葡萄柚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3月13日,金华市农科院与兰溪市政府举行院地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建立金华市农科院兰溪分院(兰溪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在专家决策咨询、创新科技攻关、农业项目招引和农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将为兰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引擎,带动兰溪农业产业整体振兴。
“组建专家团助力复耕复产,是今年我市人才工作助力‘三服务’的持续深化,目的是发挥人才智力和资源优势,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人才、资金等一系列问题。接下来,人才‘三服务’还将延伸至其他领域,切实为企业、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兰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