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聚焦聚力“真脱贫、脱真贫”,持续推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收官”硬仗,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邳州42966户共计111359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50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达标出列,圆满完成省和徐州市5年任务4年完成的工作目标任务。
构建精准帮扶网络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邳州市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将全市42966户建档立卡农户与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党员干部和能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市镇两级对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低收入农户得到真正的帮扶。
在四户镇石羊村,结对到户的“一对一”精准帮扶网络已经建设完成。今年58岁的村民李玉振,是村支书娄可放的帮扶对象。李玉振与老伴身体都不太好,尤其是2011年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李玉振干起农活更加力不从心。针对李玉振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村里尽可能帮助其减免医疗费用的同时,还时时关心,经常给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到农忙时,还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就连地里的农活也会帮他完成,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雪中送炭的温暖。对于岁数大的没有劳动能力的,村里经常走访、及时提供帮助。对于年轻人,村里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现在全村18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
实现精准脱贫,需要标本兼治,找到贫困的真正“病因”,拔掉致贫的关键“病根”。在邳州,党员干部与贫困村民结对帮扶,为贫困户脱贫“开方抓药”。邢楼镇黄楼村村民胥继侠家中劳动力缺乏,经济负担重,以往仅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后,除了逢年过节对她的家庭进行慰问外,还介绍她到附近的日光大棚内打工以增加收入。“每个月打工大概能挣1000元左右,对我们家里帮助很大。”胥继侠表示。
落实各项惠农措施
在车辐山镇的上海外延蔬菜基地,村民郁燕正在自家大棚里忙活,而这个大棚是他们今年通过镇里的扶贫小额贷款新建成的。通过大棚的种植经营,如今郁燕一家已实现了脱贫。
车辐山镇农技中心主任邢东风介绍:“目前基地有近2000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和茄子,从年初就一直在运转,今年的蔬菜市场价格和以前差不多,老百姓的收益一亩能达到七八万元。”
2019年,邳州市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355.2万元,惠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5777户,超额完成了徐州市下达的1.8亿元发放任务。扶贫小额信贷不仅为更多村民送去了温暖,更为他们送去了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能力的信心,推动低收入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除此以外,邳州持续巩固、提升低收入农户脱贫基础,积极落实草危房改造等惠农政策。
家住车辐山镇车辐山村的刘中霞夫妇搬进新建的房子里,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车辐山镇扶贫办主任章保雷说:“去年9月份,我们完成了全年任务,总共改造了91户。”
目前,邳州市已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783户的改造任务,每户补助3.7万元。此外,截止到2019年底,围绕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链完善,整合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72万元,分批次建设精准扶贫产业项目19个,已全部建成并投产。所有项目均和扶贫对象进行关联,实现精准帮扶,长效帮扶。
创新拓宽脱贫路径
近年来,邳州市积极引导经济薄弱村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充分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用,鼓励以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规模经营项目。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5288个,累计流转土地71.89万亩,其中村集体经营面积14.25万亩,多种经营模式的共存,也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户镇沟涯村将扶贫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找到了富民强村的有效途径。在村集体经营的茄子大棚里,新鲜的茄子迎来了丰收。村民李文家是建档立卡户,她与丈夫作为五口之家的主要劳动力,在将3亩多地流转后,现在两人都在这里上班,收入可观且比较稳定。此外,村里还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金融扶贫助力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邳州市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河镇杨楼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共有低收入户164户377人,村里没有企业,也没有特色产业,除了几千亩耕地,资源匮乏,怎么办?该村党支部书记程振学经常陷入深深思考。经过村党支部的努力探索,村里成立了农业公司,搞起了稻鸭共作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在土地上做富民增收的大文章。与此同时,村里通过建设门面房和蔬菜大棚出租经营,收取租金帮助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全村的低收入户全部脱贫。
(冯全胜 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