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教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新时代“工匠摇篮”
“我不敢相信,过去只有名校生、本科以上学历才能进的企业,我竟然已经有一只脚跨进去了。”叶建亮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最近,他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5月12日,由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合办的“浙江能源学院”开学了。叶建亮等56名首届新型学徒制班学员进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在浙江能源学院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学员们将拿到机电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浙江能源学院颁发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还能与浙能集团签订劳动合同。培养期间,企业还会按月发放学徒津贴,并承担住宿、交通等费用。
为什么要在职校开办“浙江能源学院”?浙能集团组织部副部长黄剑飞说,他们是主动对接学校的,想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现在企业普遍感到应用型、操作型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很缺,只要有机会培养,都愿意下大力气。”
随着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年3月16日召开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浙江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号角。建设制造强省,需要打造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而职业教育正是主要途径。
浙江的职业教育,始终以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办学宗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近90%的毕业生选择在浙江就业,65%的毕业生选择在宁波就业,是一所“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将专业链紧贴着产业链延伸——对接北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对接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对接宁波港口经济圈港航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
产教融合让浙江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紧紧“绑”在一起。目前全省各地已组建100多个职教集团,与近7000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10多年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友嘉模式”“达利现象”成为影响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典案例。2019年,“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校校长贾文胜对记者说,杭职院所设专业严格坚守3条标准:要有产业背景,要有紧密的企业关系,要能讲好杭州故事。
在不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过程中,浙江职业教育已经把专业触角伸向了高精尖领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负责人章安平教授,还有另一个身份——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院长。1月3日,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首届数贸班在阿里巴巴总部举行了开班仪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对接金华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等五大千亿产业及现代农业、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还与西子航空、今飞控股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已迎来第一批飞机零件生产下线。
浙江职业教育的成绩单,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去年,浙江推荐参评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的15所高职院校全部入围,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所,入围总数居全国第一梯队。同时,“高技能青年”不断涌现——第43届喷漆项目金牌获得者杨金龙,第44届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获得者蒋应诚,第44届瓷砖贴面项目金牌获得者崔兆举,第45届美发项目金牌获得者石丹……近年来,从浙江走出了一位又一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不断追求卓越、走上技能巅峰的故事。(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王罗俊 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