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梅雨季,但影视产业复工热情依旧。
近日,记者来到象山影视城看到,当天有24个剧组开工。他们正有条不紊地置景、筹备、拍摄。
“现在景区内可以安排拍摄的场景都处于饱和状态。前段日子,每天都有剧组来谈合作,许多场景档期已预约到了明年。”象山影视城影视部协拍经理郑增说。
2月25日复园的象山影视城,1月至6月中旬接待线下剧组数115个、线上勘景剧组38个,共计接待153个,同比增长50%;1月至5月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引进新落户影视企业404家,同比增长23%,税收8669万元,同比增长36%……这组数据说明象山影视产业正逐步“回血复活”。
主动作为,携全产业链共闯关
危机下产业整体突围,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
2月10日,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出台《象山影视城应对疫情支持影视企业共渡难关八项措施》,从线上服务、政策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精准帮扶,与全国影视企业、影视剧组和影视人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困难是实际难题。记者在象山影视城影视基地运营经理吴嗣昌的办公室里,看到一款由影视城联合浙江煤炭测绘院共同开发的“数字化看景系统”。操作者只需在电脑端口点开链接,登录账号,便可远程勘察整个影视城内所有可拍摄场景,细节可以精准到街道的宽度、牌坊的高度,解决了疫情阻碍剧组实地勘景问题,大大方便剧组工作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已有38个剧组完成“云上”勘景。
全产业链患难与共,才能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象山影视城主动为剧组提供支持和帮扶。疫情期间在象山停拍的剧组,酒店住宿半价收费,影视场景、摄影棚承租全部免费;复工来象山取景拍摄的剧组,至今年底,使用象山影视城所拥有的拍摄场景免费、摄影棚承租费半价;倡议同行对今年到象山拍摄的所有剧组,酒店住宿费、摄影棚承租费在去年市场价格的基础上降价30%至50%;灯光、器材、道具、服装等租赁费、零售价在去年市场价格的基础上降价10%至20%……
“经费支出减少了20%左右!”电影《为了明天升起的太阳》制片人陈若什心怀感激地透露,不少原本萌生退意、不知所措的剧组就此恢复了信心。据统计,目前象山影视城已累计为32个剧组减免酒店住宿、道具租赁、影视棚租赁等费用共3000余万元。
针对产业链上经营不善的企业,象山影视城还主动帮其筹划。
世纪新峰影视器材基地是国内摄影器材行业的龙头企业。疫情下,基地一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象山影视城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一边建议其适当降价,一边帮其拓宽客源,领着企业走“规模化”带动“效益化”路线。
“去年前两个季度营业额才400多万元,今年同期已经超过1000万元。”世纪新峰影视器材基地董事长孙伟峰重拾信心,盘算着加大投资、扩大道具库规模。
危中寻机,做强“硬实力”实现赶超
目前,象山影视城拍摄剧组数量在全国影视拍摄基地中名列第二,共拥有摄影棚101个,总量全国第一。
“经过16年发展,象山影视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潜力依旧巨大。”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陈建瑜坚信,只有不断根据产业发展调整自身,才能成为浙江影视产业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当下的影视行业,拍摄现实题材影视剧是主流趋势,而宁波具有经济发达、城市建设现代且时尚的独特优势。象山影视城在现代剧场景上下功夫,积极带动宁波东部新城、老外滩、北仑港等周边区域进入影视领域,并结合海岛、海岸线、码头等地理优势,推动打造宁波“影视新城”。
影视工业化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现有摄影棚改造升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眼下,一套在好莱坞新鲜“上市”的数字虚拟拍摄“黑科技”正在引进,今年底也将在象山影视城投入使用。
此外,打造演员村、编剧村、群演村以加强产业要素集聚和管理;建设军事题材、法制题材影视拍摄基地;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加强战略合作,加快引进5G技术,以求建立“5G+”影视制作基地管理标准;加大剧组引进力度“一事一议、一组一议”的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共赢……象山进一步加速影视产业谋篇布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