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6月30日报道,6月29日,一场特别的“情景课堂”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2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这堂课以“新时代答卷人”为主题,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在上海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看来,这堂生动活泼的思政大课,是新时期上海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开门办思政”的探索。
“红蓝本”的故事中,信仰是那么生动引人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文物中,《共产党宣言》有“红”“蓝”两本,讲述着两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一是陈望道首译的红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二是共产党人张人亚用生命守护蓝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
在活动现场,高校师生用情景剧将这两个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林青串讲了《立·初心》故事,展现青年陈望道坚守信仰、崇尚真理、传播理想的精神;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吴佳妮对《守·信仰》进行了深情讲解,回望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人亚为了信仰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红蓝本”的故事中,信仰是那么生动引人。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中,上海创新思政课堂形式,通过情景讲述、现场教育、朗诵、歌曲等多种形式,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青年学子一起追寻共产党人信仰的根据。
复旦大学成立了望道学生讲师团,大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既做理论的踏实学习者,又做理论的优秀传播者。同学们通过党小组学习、集体备课、专家点评备课等形式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品牌学生活动,在讲解中不断感悟“初心”,传承“信仰”。
思政课堂上,新思想滋养学生心田
2019年秋季学期,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原有的思政课必修课程基础上做加法,引导大学生从“知其然”拓展为“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建设计划中,上海市出台文件,明确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逐步向所有高校推广,中小学(中职)分别探索开设“导读”“导学”和主题活动课程。与之配套的“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计划,要求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考察指导现场点,建立一批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周边所在区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要发挥社会服务职责,重大项目单位要彰显改革开放成果,就近与学校对接,挂牌建设一批“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把理论讲“透”,把课堂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出后,逐渐成为大学生追捧的“金课”。
行走的课堂,思政在实践中“活”起来
“鼓励学生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悟,激发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的内生动力,是上海深入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神,将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专门安排2-4个学时用于走出教室、实地考察,充分感受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上海市在“行走的课堂”基础上,推出“信仰之路——上海师生国情教育暑期研学实践”。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鲁迅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学生们追溯党的发展轨迹,深刻认识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展览馆、上海自贸区、上海世博中心、张江科学城……学生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拓展实践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原题为《上海:思政教育在实践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