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奋战六个月 造地六万亩 浙江吹响垦造耕地冲锋号

  浙江在线7月8日讯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4亩,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36%。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

  7月7日,我省吹响了第一批未利用地垦造耕地的冲锋号:奋战六个月、造地六万亩。

  浙江“超常发力”垦造耕地,一举盘活了“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发展空间”三笔大账,将造出浙江新的“希望的田野”。

  在余姚慈溪交界区,有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正待“蝶变”。“这块总面积约7800亩的未利用地,已纳入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限制建设区,符合垦造耕地的选址要求。”余姚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干华说,建设完成后预计能新增水田约6200亩。

  “未利用地垦造耕地,是基于省情特点和生态优先要求,统筹陆海资源、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创举,具有鲜明的浙江辨识度。”“把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未利用地建设成为生态良好、利用高效的优质水田、高产粮田。”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未利用地变为万顷粮仓,将为我省构建集约高效绿色的美丽国土空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住浙江的粮仓,必须“藏粮于地”。浙江向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面对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现实,我省补充耕地的形势异常严峻。

  2018年,我省开始扎实推进“152”耕地生态建设保护工程,要用五年时间,再建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50万亩,整治复垦农村建设用地20万亩。按照这一目标任务,我省每年都要新增耕地约10万亩。

  据介绍,我省第一批未利用地垦造耕地,要分三步走。第一步:2020年底前确保立项6万亩,力争立项8万亩;第二步:要求2020年底前竣工2万亩;第三步,2021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造地任务。

  “6万亩,是指垦造耕地的大项目。这些新补充的耕地,将按照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千亩方和万亩方的要求,高标准实施生态造地工程,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我省也要通过‘零敲碎打’,深挖耕地资源,保障全年新增10万亩以上耕地。”

  土地要素保障主要涉及三项重要指标:规划空间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其中,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是一项关键指标,简单说就是如果建设项目占用一亩耕地,就需要补充一亩耕地。

  不久前,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委托下放用地审批权,浙江是全国首批8个试点省份之一。这极大加快了我省有效投资项目落地速度。

  “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是目前我省最紧缺的指标,是当前制约我省用地保障的主要因素。”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狠抓未利用地垦造耕地,将成为破解我省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支撑用地保障的“关键一招”。

  “此次‘超常发力’垦造耕地,将为我省全面实施国家战略和‘四大’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等提供重要的‘占补平衡’支撑。”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83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