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论坛”以“云交流”方式登场——
两岸持续交流“青山遮不住”
上海、台北“双城论坛”7月22日登场。上海市长龚正与台北市长柯文哲分别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与台北市晶华酒店通过视频展开会议。有台湾媒体评论说,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两岸具有指标性的交流活动,继续搭起两岸城市交流的桥梁。尽管民进党当局制造种种障碍,在两岸情势紧张的大背景下,“双城论坛”留下了彼此交流的一扇窗,难能可贵。
“云交流”的热络
近期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民进党当局的刻意打压和限制,两岸之间的往来交通受到一定制约,但是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间断。得益于网络的发达,两岸交流也与时俱进,在“云端”完成,氛围同样热络。
由华侨大学发起、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7月中旬在线上举行。浙江庆元县龙溪乡和台湾南投县仁爱乡近日共同开展“云端”交流活动,两岸茶农交流很多茶叶田间管理、茶叶炒制难题。此前,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在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和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部分神农宫庙同时举行。赠台大熊猫“圆圆”日前再次顺利产仔背后,也有两岸科研人员24小时“云交流”的一份功劳。
从经济、科研、环保、学术、教育到青年交流,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双城论坛”正是在这股“云交流”的热潮中举办的。如今论坛迈入第十个年头,按照传统思路面对面交流,今年有现实困难和中断之忧。但是台北与上海的共识就是交流不宜中断,所以“双城论坛”通过“云交流”的创新方式出场。柯文哲表示,如此办理也彰显“彼此持续交流的善意和决心”。
交流是合则两利的事情。这次论坛上,台北与上海分享疫情期间自己推动数字化及公务员远距上班经验,通过交流因应后疫情时代经济模式改变与对策,共同向前发展。中国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汪志冰强调,上海也有许多生活科技供我们借镜,上海是离台北最近的国际大城市,交流不能舍近求远。
民进党的酸样
除了“云交流”的创新方式,“双城论坛”的另一大看点是民进党当局的微妙态度。
柯文哲日前提到“双城论坛是两岸唯一正式沟通平台”,台湾方面陆委会却反驳指出,“双城论坛是两岸城市间交流平台,但不是两岸间唯一的正式沟通平台。”有民进党台北市议员更是语有酸意地剖析,论坛是为了拉拢偏蓝、浅蓝支持者,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云云。
民进党当局“武大郎开店”样的心思并不难猜。一方面,不希望柯文哲和台北市把论坛搞得风风火火,呈现出两岸交流正面价值,让“仇中”宣传破功;另一方面,民进党执政过程中,虽然自己两岸议题处理得一塌糊涂,但也不许别人插手,其霸道蛮横可见一斑。
岛内有识之士的做法,与绿营对两岸交流掺沙子、使绊子甚至踩刹车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回顾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苏贞昌1月24日即宣布口罩禁止对大陆出口。当局对大陆台商、被称为“小明”的陆配子女、在台就读陆生的种种刁难,遥控绿色网军抢占舆论阵地,散播“仇中”氛围等,都被大家一一看在眼里。近期的“汉光”演习和军购等,也让两岸敌意螺旋升高。谁在为两岸交流铺路,谁在为两岸交流拆桥,一目了然。
柯文哲日前意有所指地说,两岸还是要保持一个沟通渠道,论坛真正目标是“不可以让对方觉得绝望,对方觉得你完全没有沟通机会”。他处理两岸事务的态度就是“务实”,迄今他依然认为两岸交流比断流好,合作比对抗好,一家亲比一家仇好。
不知道这样的“三好”箴言,民进党当局能否听到耳中?
两市长的呼应
两岸应不应持续、深入交流?台湾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岛内舆论认为,“双城论坛”对两岸关系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两岸一定会恢复正常和持续、深入交流。
这种交流是突破障碍的交流。虽然部分绿营政客鼓噪,但相信绝大多数台湾普通民众并不支持“台独”,和平仍是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所以,对于两岸交流设置种种人为障碍,只能是螳臂挡车的愚蠢做法。
这种交流是持续深入的交流。例如,“云交流”有创新的优点,但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权宜之计,也有短板。人和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可以唠唠家常,比如说今天台北的天气好不好、上海天气如何等,这些看似非正式性的话题,其实更能促进人员交流。
有鉴于此,近日在广东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开幕式就采取现场+云论坛的双层模式。相信随着抗疫的不断胜利,两岸交流也将从屏对屏回归到面对面模式。龙溪乡和仁爱乡的茶农在“云端”分享了经验后,就明确提出,希望明年岛内同行能够来庆元实地考察,深化两地茶农的进一步合作。
上海市长龚正在“双城论坛”致辞时说,疫情虽然阻止彼此面对面,但无法阻止心连心,未来仍将秉持“两岸一家亲”,凝聚更多共识,为两岸民众谋更多福祉。柯文哲呼应强调,疫情过后的世界或许不一样,但是台北与上海持续交流合作的关系不会改变,台北与上海的双城论坛也会继续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共同努力。
追求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民众共同的心声。两岸持续深入的交流,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滔滔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