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天蓝地绿水清成常态 浙江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浙江在线8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晏利扬 杨贡江)环境好不好,百姓说了算。如今,在嘉兴的企业里,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鼻子“监测”厂区的空气中是否有异味。这群被称作“闻臭师”的工作人员,评价空气质量不光看监测数据,还强调对空气的直观感受。不仅要看得见美丽,还要闻得到清新。

  对浙江来说,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翻看上半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单,空气更加清新: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4%,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们实施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行动,全面打响夏秋季臭氧阻击战,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我省在工业废气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持续发力。

  盛夏时节,行走在义乌苏溪镇大陈江畔,清新的空气、荡漾的水波让人心情舒畅。谁能想到,眼前这条清流曾经是条“污江”,此番变化,离不开当地开展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不再犯江水,大陈江又恢复了清澈的面貌。

  治水,重在治本,截污纳管是关键。2018年以来,我省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300余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今年7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有了升级版。《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到2022年底前,全省重点园区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作为“无废城市”全国试点,绍兴已经在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上作出探索。在浙江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的厂房下,印染污水正通过管道输送到几公里外集中处理,由此产生的污泥被运输到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进行环保焚烧,产生的热输送回印染企业,发的电则卖给国家电网。类似这样的探索还有很多,一个从源头节约减量、废物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方式,正由点到面,在浙江落地生根。

  曾经受过污染的土地,治理后成了城市发展的绿色观光区。在台州,曾经废旧金属垃圾成堆的村子,河水变清了,农田里重新种上了农作物和苗木。作为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台州重金属减排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粉尘飞扬,这是遂昌石材园区曾经的面貌。去年,遂昌对园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浙江平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企业的整改提升,将污水处理量从原来的5吨提升至10吨。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拓展了企业的发展增量,助推生态环境旧貌换新颜。

  高水平全面小康,生态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浙江,努力让群众享有更清新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更安全的土壤、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正从愿景变成现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0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