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种子”创造盐湖生态治理奇迹

  交汇点讯 8年前,一棵棵来自江苏的碱蓬,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安固里淖的干涸盐湖上扎下根。如今,在江苏团队的带领下,曾经寸草不生的10万亩盐碱荒漠变成了绿洲,“点土成金”的盐土农业,变了生态,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金秋时节,安固里淖项目再结硕果。由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郑绵平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在科学技术评价报告中肯定:“该项目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专家们看来,从先治理后开发,到边治理边开发,盐土农业在全新的模式下,有了更广阔的生长沃土。

  八年耕耘治理,端掉“北京头上一盆沙”

  记者随专家组来到安固里淖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连片的大草原上,一株株离地二三十厘米高的碱蓬顽强地生长,不知名的野花散落其间,再也看不到大块的裸露土地。成群的骆驼和马群、牛群,从人们身边飞奔而过,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往草场深处走去,成群的大鸟鸣叫着腾空升起,划过辽远的天空。人们感慨:美丽的安固里淖,正在回来。

  安固里淖曾是华北地区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水域面积超过十万亩,历史上有“坝上明珠”之称。由于多种原因,安固里淖在2004年彻底干涸,盐碱湖盆PH值超过10,地下水盐分是海水浓度的两三倍。干涸的盐湖周边草场、农田退化,荒漠化加剧,并以每年20%的速度向四周蔓延。安固里淖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43公里,且海拔比北京高1250米,是北京出现盐碱尘暴的源头之一,被称为“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一颗“江苏种子”改变了干涸的盐湖。2013年,盐城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着多项发明专利来到安固里淖,经过一年的万亩试种后,碱蓬生长良好,张北县随即把10万亩盐碱地都交给他们来治理。“这些年,公司舍得投入巨资,换来了喜人成效,我要用毕生心血做成这件事。”该公司董事长张春银说。

  “环境恶化的平衡点已经被打破,正向着良性发展。”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周义峰告诉记者,他们在9月份发布评估报告显示,安固里淖从不毛之地到现在已有维管植物65种,草原等级达到中质中产,有约一半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周义峰笑言,“悬在北京头上的一盆沙”,终于被端掉了。

  院士领衔产学研,论文写在干涸盐湖上

  安固里淖的治理,并非一帆风顺。江苏团队入驻前,当地也曾请人在这里种草,虽然投入不少,不过种下去就被烧死或者被风沙覆盖,多次以失败告终。“京津冀盐碱尘暴源头”的帽子让张北压力山大,为此他们向国家科技部求援,面向国内外寻找解决方案。在科技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引荐下,盐城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荒漠盐湖生态治理的艰辛攻关。

  盐碱地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牛皮癣”,而荒漠盐湖无疑是疮疤之核。“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现在取得了初步成功,关键在于改变观念,把这片不毛之地当成了可利用的资源。”多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新曾多次来到安固里淖,在他看来,得益于政府、企业和学者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张华新的观点,与国际土壤研究权威、中科院院士赵其国不谋而合。作为张春银所在公司的技术顾问,赵其国院士在近年来一直为江苏团队出谋划策。他认为,只要选对合适的品种,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盐碱地上完全有可能实现“边利用、边改良”。

  江苏团队培育优选的碱蓬新品种,从黄海之滨的盐城来到安固里淖后并没有“水土不服”,而是很好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在种植技术上,专家们更是摸索出一套“独门绝技”。比如播种,就要一年进行多次。首先在冬天雪融前“顶凌”播种,其次在气温上升至5℃时抢时播种。遇到寒流、风沙覆盖和严重干旱造成死苗时,利用降雨过程补种,并在雨季对出苗不好地段再次补种。

  “看到不毛之地成为绿洲,看到碱蓬为百姓造福,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这些年,年近6旬的张春银离开盐城老家,常年泡在安固里淖。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员的老张,和一个个专家把论文写在这片干涸盐湖上,交出了一份动人的绿色答卷。

  尹伟伦院士认为,在安固里淖发展盐土农业,具有开创性,通过不断加深产学研合作,提升了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盐湖,盐碱滩,“包袱”可以变“财富”

  碱蓬不仅是草,还是一道“菜”。2015年,安固里淖种植的碱蓬、海蓬子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特色蔬菜名录。记者在当地吃上一道由碱蓬调拌的凉菜,咸度适中、口感爽脆。蒙古营村村民陈起还向记者推荐,用碱蓬做饺子和馅饼的馅料,吃起来更是别具风味。

  研究显示,我国有盐湖1500多个,由西向东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辽宁等12个省,盐碱地面积有约15亿亩。“安固里淖项目用的方法,被证明是可行的,有很大的推广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研究员孔凡晶说。

  “这些盐碱地大多没被污染,可以发展绿色盐土农业,这样既改善生态,又能丰富菜篮子,增加百姓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贺超兴告诉记者,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盐土农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升级增值与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盐土农业的主战场在盐碱地和沿海滩涂,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海水稻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而旱作盐土农业具有“海(咸)水能灌溉,盐土能种菜,与农田不争土地,与淡水不争资源”的特点,更适合广袤的“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对于江苏来说,盐土农业同样是“潜力股”。我省拥有绵延上千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滩涂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且每年还以2万亩的速度自然淤长。前些年,针对滩涂改良利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我省组织实施50多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最近,盐城、南通等地不断好来好消息:滩涂上种出“吨粮田”、“超高产”。

  作为盐土农业的“探路者”,张春银从事盐土农业研究已有20年。这些年,他的公司曾承办过全国性的盐城盐土农业高层论坛,还参与了内蒙古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2011年,他们公司参评的“盐土农业植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七部委组织的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如今在安固里淖,张春银和江苏团队已在耐盐植物的植物盐、青汁粉等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被专家组评价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张春银算了一笔账,未来,他想把在安固里淖发展盐土农业的模式,在全国推广扩大到2亿亩,这样算下来,预计每年可为农牧民增收近200亿元,新增就业机会50000人。一直参与该项目的盐碱地改良专家茆训东研究员很欣慰:“通过治理‘土地癌症’,在‘农业死海’上种出了宝贵财富。”

  “今后应运用现代农业联合体、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把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更好动员起来,把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更好地衔接起来。同时加强战略设计,把盐土农业真正作为‘21世纪的产业’来研究。”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国家级专家周文龙说。

  交汇点记者 刘宏奇 王岩 张耀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0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