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代际贫穷”,尽早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精准脱贫目标,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起在贵州省铜仁市、陕西省延安市辖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计划。实地调查走访10多个贫困乡村,了解民情后,金螳螂决定启动“千人工匠·精准帮扶组合计划”,把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扶贫相结合,从根本上铲除地区性滋生贫困的土壤,进一步带动当地更快、更好的发展。
授人以渔,探索可复制精准扶贫模式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制定扶贫三步走计划——“教技术、教做人、助就业”,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
“千人工匠”第一步就是教技术。该项目首先为贵州和陕西18—45周岁的贫困群众免费提供装饰行业“水、电、木、镶贴和涂裱”五大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金螳螂不仅派出技术骨干老师傅前往当地,手把手教授贫基础技能,更是将扶助对象带到金螳螂实训基地进行封闭式集训,让他们亲身感受苏州地区装饰的精湛技艺,充分考虑贫困户个人意愿和技能掌握情况,把帮扶对象分组推荐到施工单位,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实习。
山区的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贫困,究其根源在于“人穷志短”。因此,“千人工匠”的带班老师在教授学员手艺的同时,不断给学员灌输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思想。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帮助学员们增强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金螳螂助力学员们将学习成果转换成自己实打实的技术能力。实习结束后,帮助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参加国家技能等级考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在贫困户上岗工作的第一年内,组织人员定期电话沟通,安排专人到项目现场慰问,帮助贫困户解决在岗位上遇到的疑难与困惑。通过一年的延伸帮扶,使贫困户实现由“闲散劳动力到产业技术工人”的根本性转变。
2016至2019三年间,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为贵州省松桃县、陕西省山阳县、延川县三地共98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就业地分布在贵州、北京、山西、江苏、上海等。在最近一次的回访中了解到,项目受益人中约95%年收入超过5万元,约20%年收入超8万元,真正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整体脱贫。
金螳螂的“千人工匠”的帮扶模式试点成功后,经过交流和资源引入,贵州省和陕西省政府借鉴“授之以渔,辅助就业”的脱贫思路,将该模式复制推广至家政、酒店服务等行业,帮扶对象由男性扩展到女性,拓宽了扶贫渠道,提高了脱贫精准度、也加速了脱贫进程。
系统守护脱贫成果,全方位狙击返贫
在脱贫攻坚中,因病、因残致贫、返贫是重点和难点。在“千人工匠”项目推进过程中,基金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同步开展当地的医疗、教育帮扶工作,大大降低了当地贫困人口的返贫风险。
由于交通、通信等多方面原因,偏远地区孩子们书籍匮乏、知识获取渠道十分有限,导致当地的孩子们普遍教育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劳动技能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既要扶贫,也要扶智,要保证贫困学生有书读,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为此,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连续三年在当地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携手共成长”的助学项目,累计捐赠书本4000余本、学习文体用品10 多批次,累计20多所乡村小学收益。
2019年,金螳螂继续响应政府报告中鼓励慈善公益组织支持职业教育,同时直接对接就业,带动扩大就业的号召。基金会升级了“千人工匠就业扶贫”项目,从直接帮扶闲散贫困户,到帮扶贫困地区职校开设专业课程,提升职校师资队伍素质。捐赠50万元支持贵州省铜仁市松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重点培养酒店管理和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师资培训和学生修学等。
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借力苏州三甲医院的先进医疗资源,三年来,先后全额资助当地5名儿童来苏州接受心脏修补手术;1名成年患者来苏州接受癌症治疗,总资助医疗费用超过17万元。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地百姓基础医疗需求,2017年初捐资60万元支持贵州松桃县修建3所村级卫生室,并于201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为身处大山深处的老人和孩子们提供基础医疗帮扶。
“我们的目标很实在,希望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较短时间内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提高收入。”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金螳螂工匠师傅们传授的技能,帮助贫困户掌握手艺,顺利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个人和地区的双发展。未来金螳螂还将遴选合适的帮扶对象,通过“资助双创”进一步助力他们实现由“脱贫”转向奔小康。
参与“千人工匠”项目,学员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还有指引他们持久发展的“匠人精神”。未来金螳螂还将继续积极响应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结对帮扶力度,提升帮扶品质,在助力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记者 汪宏胜 □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