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沪苏浙小小交界村,从发展“末梢”到“C位出道”

  原标题:沪苏浙小小交界村,从发展“末梢”到“C位出道”

  11月4日上午,嘉兴嘉善县西塘镇钟葫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一支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国际一流设计师团队,这次来村里深入了解风土人情和农房特色,为示范区“江南水乡客厅”设计方案进行调研。

  “国际一流团队帮我们村做设计,以前想都不敢想。”钟葫村党总支书记陈智峰乐开了花,“自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以来,尤其是‘江南水乡客厅’区域规划设想公布后,我们村从‘后方’变‘前方’,接下来,我们还打算把村里的柑橘注册一个长三角水乡客厅的品牌,大力发展。”

  钟葫村是浙江省唯一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的村子,西接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伟明村,北眺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新池村,被誉为长三角的地理原点。

  今年8月27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公布,包括钟葫村在内的沪苏浙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范围,将由三地合力打造为体现东方意境、容纳和谐生境、提供游憩佳境、共聚创新环境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这也意味着原本三地的交界村站上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舞台“C位”,开启崭新的蝶变。

  交界村的发展之困

  沿着嘉善县西塘镇内的杨太线一路向北,车窗外两排水杉林郁郁葱葱,一片片水稻田长势良好,低矮的农房沿着密布的河网而建,好一派原生态江南水乡村落的原始风貌,这里就是钟葫村。

  由于地处沪苏浙交界,钟葫村一直以来都不曾吸引过多的目光。

  全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3500亩田地中有2600多亩主要用来种植柑橘、水稻,且大多缺乏规模。由于没有优势产业,即便距离西塘景区只有12公里,但钟葫村也没有享受到古镇旅游的溢出效应。一些基础设施也跟不上,直到去年村里的道路才全部安上了路灯。这两年,村里也聚集不了人气,不少村民好几年前就移居到附近以纽扣产业闻名的大舜村或是生活更为便利的西塘城区。

  交界村带来的管理问题也让陈智峰颇为头疼。前几年,村界附近时常会出现找不到“主人”的垃圾,“边界地带平时走动少,所以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

  尽管沪苏浙都很富裕,但很多交界村都遭遇了钟葫村这样的发展之困。吴江的伟明村住房大多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原地翻新的只有14套;青浦的新池村是上海的经济薄弱村,村民常常羡慕同区另一头紧挨闵行的徐泾镇,“一比相差20年”。

  携手发展破难

  随着示范区的成立,三地的交流更频繁了,原本的发展之困正在破除。

  去年开始,陈智峰分别前往吴江区的芦东村和青浦区的新池村挂职,而伟民村、新池村的干部也分别来钟葫村挂职。

  干部之间的交流密切了,村庄治理的经验做法被迅速推广。钟葫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较好,去年,芦东村、新池村的干部分别来村里取过经。

  一些边界治理的问题也得以快速解决。钟葫村和伟民村交界处的张青荡原本是不少渔民的养殖场地,2018年,嘉善、吴江有了动作,分别开展湖荡整治和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后,不少渔民陆续被劝“上岸”。但遗留的网箱处理又成了“老大难”,张青荡大半面积属钟葫村管辖,可除了3户本村村民外,更多渔民来自伟民村。为此,两个村的村干部商量着,一起走访一起解决。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吴江、青浦、嘉善三地交界村还组建了“吴根越角”党建生态联盟,将党建“神经元”接入彼此系统,提高相互之间处理事务的速度、质量。

  更多的互动发生在民间。今年以来,村民马六珍明显感觉到来村里的苏州人、上海人多起来了,他们大多趁着节假日自驾过来,采摘柑橘,顺带欣赏乡村景色。

  开启世界级的发展畅想

  村子成为“江南水乡客厅”的消息发布后,钟葫村的村民都充满了新期待。

  离开村子近20年的张松林回到村里,将闲置已久的老宅装修一新,“以后村里成为长三角的会客厅,到时发展乡村旅游,在老家开个民宿挺不错。”

  早年嫁到钟葫村的金泽镇人朱巧娥听说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和上海地铁17号线向西延伸都将在水乡客厅交会,她高兴地说:“以后我回娘家,可就方便了。”

  作为“大家长”,陈智峰也有了自己的谋划,这几天,他正忙着做好村里河道的生态护岸和土地综合整治,“虽然水乡客厅的设计方案还在酝酿完善中,但我想练好‘内功’总没错。”此外,他还打算给村里的柑橘注册品牌,“以前我们村因为没有知名度,享受不到西塘古镇的红利,未来我们作为江南水乡客厅的组成部分,相信两者红利叠加,村子大有可为。”

  同处江南水乡客厅的青浦区新池村也跃跃欲试,村党支部副书记池晓告诉记者:“接下来村子将围绕江南水乡客厅的规划来发展。”

  县级层面的行动也早已开始。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嘉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何剑源表示:“嘉善片区共有11.8平方公里划入江南水乡客厅,前期我们委托同济大学作了客厅嘉善片区的初步设想方案,以期在整个方案中更多体现嘉善特色和诉求。”记者了解到,该方案包括建设一体化会展馆、长三角会议论坛、生态园林酒店、水乡风情小镇等项目,将实现国际交往、会议论坛、休闲度假、生态体验等功能。

  沪苏浙交界区目前汇而不集、通而不畅。未来,应该通过抓住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文化意向,探索产居、人文、生态协调共生的世界级水乡人居模式。与此同时,希望未来的水乡会客厅要创新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一体化产业发展。譬如依托金泽镇区、汾湖高新区东部片区以及嘉善北部片区等既有镇村人居聚落,以存量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有机嵌入区域级、标志性的创新服务、会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教体验等功能项目,呈现面向未来的生产生活场景。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人们对沪苏浙交界的长三角腹心地带诗意的回望,这片本该是“最江南”的“吴根越角”之地,过去却因行政壁垒缺乏发展的合力。

  示范区成立后,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展现出超越局部利益和传统思维的“想象力”,不断释放一体化红利。如今,“世界级”的人居梦想从长三角的原点起航,期盼着在示范区这一体化“试验田”里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为长三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先行示范。(潘晓琴 张文燕 宋依依)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