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火可燎原,冬日暖阳胜春朝。这一周,背负着半个世纪等待、承载着沿线2000多万人企盼的江苏首条真正贯通南北的高铁线正式通车,书记省长双双出席。这一周,江苏各地不断扩大企业、高校“朋友圈”,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强交通抓发展,开启新征程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暨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运营现场会在扬州举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出席现场会,宣布: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运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省长吴政隆出席现场会并讲话。
娄勤俭强调,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运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在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地促进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省域一体化发展,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作用,抓住用好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吴政隆在现场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科学编制江苏“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乘势而上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推动全省铁路建设发展提质增速,努力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安全更绿色更便捷的交通运输,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服务。
12月10日,无锡市委书记黄钦主持召开民主协商会,围绕“加快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主题,专题听取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意见建议。
黄钦指出,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板块,无锡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定位、落准棋子,积极探寻、探路、探索,抢抓一体化机遇锻长板、补短板,着力打造全球资源集聚之地、科技创新应用之地、高端产业承载之地、开放枢纽拓展之地、金融贸易活跃之地,在接轨融入服务中提升能级、彰显作为。
12月8日,2020宿迁(上海)产业合作对接会在沪成功举行,会上签约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212.5亿元。宿迁市市长王昊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昊表示,之所以交流如此密切、成果如此丰硕,不仅在于上海拥有企业转型、产业外溢的客观需求,更在于宿迁具备承接转移、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家把目光投向宿迁、把项目投入宿迁,在宿迁寻找到了项目合作的良好商机和适合成长的肥沃土壤。
增进民生福祉,答好必答题
12月10日上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调研,现场接待群众来访。
娄勤俭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摆在重要位置,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多措并举解民忧、纾民困。要整合力量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做好过细工作,推动矛盾问题在一线得到有效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作为了解群众期盼、总结工作得失的一面“镜子”,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汇聚起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本。12月10日,在收听收看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后,省长吴政隆主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吴政隆指出,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善始善终、一鼓作气做好“小灶”收尾工作,紧密衔接好“小灶”“大灶”,高起点高标准进入“三年大灶”,确保把整治成效体现到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上来,体现到发现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上来,体现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上来,坚决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教育卫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12月7日,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率队赴清江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实地调研教育卫生重点项目,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研究谋划“十四五”和明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陈之常表示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准确把握供给和需求两者关系,统筹考量教育卫生资源配置,在优质、均衡、多元、特色上着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围绕“学在淮安”品牌打造和“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建设,统筹布局各类项目,切实满足教育卫生资源需求。
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共发展
近年来,产学研深度融合愈益深入,校地融合发展则是城市壮大自身力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12月8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共同举行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会,研究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共商校地融合发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出席。
推进会上,南京分别与南京大学签署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依托共建协议,与东南大学签署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依托共建协议,与重庆大学签署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合作协议。
张敬华说,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把校地融合作为推动创新的重点方向,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意识、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科技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全面提升校地融合发展水平。
同日,苏州市政府和南京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在签约仪式上讲话,并共同为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揭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许昆林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苏州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苏州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发展协议,是苏州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加快补齐苏州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短板。我们要充分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中国典范城市”。
而就在7日,泰州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京正式签约,双方在全面战略合作基础上,共建“北京大学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签约仪式,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出席并致辞。
史立军说,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校地携手合作、共建共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也更加坚定泰州借助北京大学医学部这个高端平台、推进泰州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泰州将致力提供最优服务、最强保障、最佳配套,全力为北大医学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等营造一流环境、提供最佳服务,也期待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一道,共同落实好协议的各项内容,推动合作不断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携手谱写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倏忽间,年关已至。这一周,江苏各地“一把手”朝着目标,争分夺秒、拼搏冲刺,力争在“年终大考”中鼓足最大干劲、集结最强力量,交出一份份“高分答卷”,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交汇点记者 洪叶 颜颖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