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南京:科技助推“双循环” 重点项目持续发力

  推动5G技术与无人机产业联手,搭建全国唯一“信息高铁”实验平台,实施产学研用结合培养高水平人才……新年伊始,南京正在加快推进79个重点项目,通过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更好地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记者了解到,79个重点项目涵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技术应用示范等方向,计划总投资1323.08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160.19亿元,实际投资181.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建设中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摄

  去年10月,市科技局印发《科技助力“双循环”扩大内需深化开放促进发展的意见》,面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发展、国际创新合作、技术应用示范等六大方向,提出18条具体举措,持续夯实创新基础、做强创新链条、营造创新生态,并整理排出79个重点项目。包括创新载体建设项目18个,其中国内循环项目14个,国际循环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近500亿元。

  作为国际循环项目之一,位于江北新区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合作研究机构,也是该校在中国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3月签合作协议,2019年9月正式奠基,目前首批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南京创新生态好,项目进展非常快。”中心CEO初大平介绍,中心注重应用研究导向和成果产业化目标,积极推动剑桥高端人才、技术、项目落户南京。去年11月,中心举办了新型电子光电子国际技术系列路演,剑桥大学3个应用型科技项目吸引了红杉资本种子基金等6家投资机构青睐,部分项目正洽谈落户南京事宜。中心正在制定五年项目推进计划,将主要聚焦生物医学与健康医疗、信息技术与再生能源、智慧城市与环境保护、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在5年内形成20—30个在研项目;搭建生物医学研究及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两个领域的开放式专业创新平台,支撑剑桥南京中心项目研发及产业化。

  中科院计算所南京研究院“信息高铁科技创新综合实验平台”此次被列入“双循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我国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中科院计算所南京研究院副院长田霖介绍,信息高铁旨在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体系,发展出引领型的核心芯片和关键装备,满足万物智联时代的信息服务需求。信息高铁科技创新综合实验平台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研发提供规模性应用示范及自主开放的试验环境,基于边网云自主技术体系构建,为全国唯一。基于实验平台,将形成以南京“信息高铁”总站为核心,辐射全国的信息高铁服务体系。目前,该实验平台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与多家运营商、企业、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信息高铁计划的实施。

  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浦口区政府、中国联通南京市分公司共同筹建运营,是省内第一家经民航认证并授牌运行的试飞基地,也是全国首个拥有5G组网(覆盖全空域)的无人机基地。基地“面向城市综合监测需求的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示范”列入了此次“双循环”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我们依托该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20年10月助力南京市成功入选中国民航首批13个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试点建设城市。”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5G技术的低延时、大宽带、多连接将极大丰富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无人机产业将迎来爆发期。未来“智能化无人机”可以在城市综合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基地二期工程方案规划正在开展,并进行移动起降平台下小型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在长江岸线/航道远距离巡查、生态环境监测等场景下的飞行测试,以及在兴隆洲、七坝等长江航运服务区开展长江临空物流配送、垃圾回收及应急救援等无人机应用场景测试。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跟踪情况来看,79个重点项目中,28个项目已经列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计划进行推进。截至目前,已实质运营项目13个,已开工建设项目42个。今年,市科技局将加强跟踪问效,指导各板块聚焦重点方向,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创新载体赋能升级等任务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同时,动态调整项目库,及时增补事关国家战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地方需求的重点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创新项目建设领域,切实提升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形成共建共赢的发展新模式。(毛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