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2月3日电(陈浩)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民营经济“6789”的特征进一步彰显。其中,2019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发布会上,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韦人对“6789”特征进行了解读:2019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的GDP、近70%的税收、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民营企业156万户、万人拥有企业数244户,总量、人均都是“十二五”末的2.7倍。“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比GDP平均增速快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60%以上。
吴韦人指出,“十三五”期间,安徽持续完善企业成长链、政策体系链、融资服务链、环境优化链、工作推进链“五条链”,编织服务民营经济“一张网”。
其中,在打造企业成长链方面,按照“双创→成长小微→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路径,梯次培育、接续支持。“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350户、专精特新企业2818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0户,涌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户。
在创新融资服务链方面,打好“贷、投、融、奖、补”融资服务组合拳,设立省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连续5年累计贴现超200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14亿元;设立省“专精特新板”,组织四批共634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完成募资93.2亿元,完成投资47.45亿元,投资项目128个;实施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累计争取国家奖补资金8.95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在营造环境优化链方面,安徽通过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为2.8万余户民营企业清理欠款14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