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解读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原标题:持续培优育强、吸引人才活水、延展生态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将此作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予以强力推进。

  找准新方向,聚焦精品高效农业和都市农业

  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我省将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突出全产业链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乡村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今年计划培育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00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5万家。同时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手工文创等,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盘一盘的苗木,由一人高的全自动智能补苗机器人筛选出小苗弱苗并将其剔除;机械抓手再将符合标准的种苗补入空穴孔中,最终呈现长势优良、大小一致的穴盘苗……在苏州立美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补苗生产线上,这样的场景日常可见。人工一天补苗约2万株,而一台机器人一天可补苗100万株。

  “除了全自动补苗生产线,公司还有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全自动上盆机、全自动移栽机、全自动浇灌设备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年生产各种园艺作物种苗约1.2亿株、成品盆花500余万盆,产值约8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毕红贤表示,理想的生产模式是实现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农业可持续化。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推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这几天,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油菜花美景在许多人的朋友圈刷了屏。这里不仅有大片苗木企业,更有宜人乡村风光。“159家企业入驻,如今园区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南方红豆杉实生苗繁育基地和彩色苗木引繁基地,绣球花种苗繁育基地培育的新品种占全国市场的80%,总产值达33.2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数超150万人次。”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锡伟表示,将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苏南高质量农业现代化示范园、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园和全国园艺作物种子种苗领军园。

  激发新动能,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

  3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的一座蓝莓基地大棚时,90后“新农人”赵起悦正直播销售蓝莓苗。她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通过电商渠道带动当地村民销售农产品。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吸引有知识、眼光和技能的创业者投身农业领域,探索推动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加快形成现代“新农人”群体。像赵起悦这样投身“三农”事业的年轻人,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省委一号文件聚焦“新农人”群体,把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作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对此,我省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双新双创人才培育。举办农村双创大赛,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等。2021年新培育15万名高素质农民,开展12万人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2019年9月,省农科院新农学院挂牌,目前已初步形成3类品牌培训班:新农摇篮班一年设8期,为学员定制个性化方案跟踪培训,新农品牌班重点围绕乡村产业品牌创设等开展乡村产业人才精准培训,新农定制班则开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等专题班。如今,学院还与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开展乡村人才精准培养战略合作,与南京市江宁区合作启动美丽乡村培训课程开发。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建议,支持涉农高校学科融合性课程建设,加快农业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涉农校企产教融合。加大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推进力度,通过协同共育机制,培养既了解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涉农企业管理特点,又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了解政策法规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推进“减肥减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3月初,记者到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发现,戴庄水蜜桃、牧草、畜禽、蔬菜、草莓等农产品均打上“有机”标签,受到城市商超的欢迎。“由于有机栽培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目前全村化学肥料用量比3年前减少5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5.8%,既确保农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农业专家赵亚夫说。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发展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根本底色。推进农业“减肥减药”,深化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推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积极构建科学轮作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2021年,化肥、农用农药使用量要分别比上年减0.6%和0.5%。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国家指导下开展长三角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试点,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超级站,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科学治理。还将在全省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

  “今年是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乡村建设行动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苏州将高标准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新推进‘两湖两线’等特色精品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建设品质。”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说。(记者 颜颖 吴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