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提升文化创新创造发展能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跃升,当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
奋进“十四五”,文化源远流长的江苏,正继往开来,追逐新的光荣与梦想,奔向更加美丽灿烂的前方。
思想引领,文明之风滋养人心
时代进步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引领,城乡发展少不了道德风尚的支撑。“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如何擦亮文明底色?《纲要》从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道德风尚这3项内容出发,对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路径和举措。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再攀高、内涵再拓展、质量再提升,“我们将加快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努力形成江苏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成果”。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压舱石”。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将成为首要任务。同时,我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阐释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记者从省文明办了解到,今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紧扣一条主线,即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大合唱汇演、广场舞大赛、主题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歌会诗会、百姓故事汇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旋律。
如今,江苏的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域创建”如火如荼。在去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评选表彰中,江苏12个城市当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全省的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增至28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各省(区)第一。根据《纲要》,到2025年,江苏全部设区市和60%以上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江苏每个设区市至少创成1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要健全完善创建长效机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纲要》提到,江苏将大力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同时加强“道德讲堂”品牌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弘扬“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品格精神,传递“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道德力量,彰显新时代“最美江苏人”精神风貌。展望“十四五”,“志愿江苏”“诚信江苏”的品牌将更加熠熠生辉,全社会精神面貌将更加昂扬自信。
“水韵江苏”,彰显特色文化魅力
“水韵江苏”底蕴深厚,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在这里竞相生辉,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在这里交汇激荡。如何弘扬这片风雅土地的深厚文化内涵,是“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深入推进的工作。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整理研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关注到,除了办好江南文脉论坛、汉文化论坛,继续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实施《江苏文库》数字化工程等项目之外,《纲要》中还提出,江苏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开拓性举措,资源普查可以让我们探明家底、更好地制定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江苏“水文化”厚重悠长。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说,《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水韵江苏”深厚底蕴,他认为,“‘水韵江苏’这个文化符号,比较好地展现了江苏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明,识别度很高,对于下一步引领全省更好地做好水的文章,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
“长江与大运河,这一横一竖毫无疑问是江苏最重要的水系,它们一东西、一南北,构建了江苏文化的整体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这都是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贺云翱表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好长江文化,是江苏“十四五”期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品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示范样板,是江苏“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围绕大运河,江苏将有哪些发力点?《纲要》列举了一系列重要项目,例如建立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重点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筹)等综合性大型文博场馆,全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等。此外,我省还将继续举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
创新服务,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过去的五年,江苏文艺创作佳作不断、量质齐升,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当前,瞄准“高处再攀高”,江苏文艺精品创作正在持续发力。
文艺作品如何才能成为精品?“需要解决好题材(创作什么)、人才(谁来创作)、传播(如何发挥作用)三大问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超表示,《纲要》中提出的“代表性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创作计划、“记录江苏”“纪录小康”等工程都是很好的题材;名家大师领衔负责制,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文化名家、文化英才、文化优青等人才培养工程必将造就强大的“文化苏军”;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则是很好的传播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张超说,“十四五”期间,江苏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将更完善,“公益性小剧场、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夜间主题服务的出现,将使公共文化服务离老百姓更近。同时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将更精准化,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制式和预约服务”。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江苏“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李向民表示,《纲要》提到江苏将大力发展现代新兴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新型业态,这将有利于提升江苏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同时他也提议,江苏应以“探路者、先行军”的姿态,创新培养机制、力推科技赋能、促进业态升级,打造更多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奋进“十四五”,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跃升,意味着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飞跃。江苏不仅要让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也要以文化之强促进经济之强、社会之强和人民之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