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巩固全面小康,促进健康公平”。近年来,江苏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三级医院对口帮促等措施,让百姓公平享受健康福祉。
层层报销,大病救治来托底
“住院十几天,自己只掏了100多元钱,这多亏政府的好政策。”靖江市新桥镇村民孙某,2019年6月因患食管癌在新桥镇卫生院住院治疗19天,共花去医疗费用12558.60元,经城乡医疗保险、二次民政救助等报销后,最终他个人实际自掏143.98元,自负比例仅为1.14%。由于是建档立卡户,孙某住院时不用交一分钱押金,出院时只要自付层层报销后自费部分。
我省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省定标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因病致贫人口有110.87万人,占比45.6%。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入院直接到专用窗口刷卡,可免缴住院押金;出院时所有保障待遇一次结算,个人只付自费部分。
各地想方设法防止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在“便利、控费、提质”上发力。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救治低收入大病患者28.64万人次,减免费用6.35亿元,低收入人口在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托底医疗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次均个人自付费用从2016年的1364元下降到367元,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2016年的32.05%下降到7.56%。
城乡结对,三级医院助“造血”
今年3月2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与灌云县伊山镇披甲墩村举行了“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签约仪式。除了现场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外,省肿瘤医院还将每年派专家到披甲墩村开展1至2次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
“扶贫先拔病根”,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提升地方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十分必要。近两年来,作为我省省定重点扶贫县的灌云县迎来众多利好,除了省肿瘤医院前来对口帮扶外,南医大二附院还把神经科专家吴晋名医工作室等“送”到该县人民医院,为抢救脑卒中病人生命加速提质。
为了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近年来省卫健委安排三级医院对口帮扶。2016年至今,向各帮扶医院累计派出专家1100余人次,完成诊疗5万余人次,开展业务培训1500余场,培训学员超过2万人次,向被帮扶医院输出介入治疗、小儿支气管镜检查等适宜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推动重点帮扶县县级医院诊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省卫健委每年还组织省属省管医院选派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省级医疗队,结合重点帮扶县县级医院实际,围绕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专科建设等,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让先进的医疗技术“留下来”。
对口帮扶,造福受援地贫困患者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祁爱平介绍,在做好省内健康扶贫的同时,根据国家统一安排,省卫健委近年来还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今年以来,共派出23人赴西藏、19人赴青海、109人赴新疆,开展健康帮扶工作,造福当地贫困患者。
惠雅(化名)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一名先心病患儿,两岁多还不会走路。惠雅的爸爸在外打工,妈妈没有工作,支付不起四五万元的孩子手术费用。在苏陕工作队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南医大二附院副主任医师杨健的积极联系与组织下,该院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以绥德县医院为中心,举办了两期“心佑工程——陕北行”活动。惠雅于去年成为“心佑工程”援助对象,手术费用全免。
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援派新疆、西藏、青海队员累计示范诊疗患者7.28万人次,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宜受援地技术421项,腹腔镜、紧急剖宫产、心脏超声、CT重建等技术均已在受援地规范开展。我省在伊犁州推广“一切口搭桥加肺部肿瘤切除术”等4项技术,填补了新疆这方面工作的空白。2020年度,新疆克州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结核病、包虫病等常见地方病报告人数同比下降40%以上。援藏、援青同样硕果累累,目前拉萨市已经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较2019年下降35.6%;组织援派医疗队在青海省海南州开展“灭包行动”,实现包虫病手术患者阶段性“清零”目标。
我省对口帮扶还全面建立“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团队带团队”结对帮带关系,为受援地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记者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