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花开遍地 文化生生不息

  6月,首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在杭州开启。欢声笑语中的运河两岸,历史街区修旧如旧,各个博物馆人来人往,文化风采尽显;各式小程序新鲜上线,带来智慧“云游”体验……在全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速建设之际,千年运河水“活”在当下,贯通古今。

  恰应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下的寄语:“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写入“八八战略”至今,文化浙江成为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坐拥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底蕴不言而喻;四条诗路文化带展现“诗画浙江”的别样风采;2020年6097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营业收入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浙江,正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花开遍地,生生不息。

  保护为本创新利用

  传承5000多年中华文明

  钱琴英是土生土长的良渚居民,2019年7月7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次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门迎客,她第一时间成为专职讲解员:“通过我的介绍,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5000多年文明的魅力。”

  文明,是大地最强劲的“脉动”。

  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和关心良渚遗址保护工作,在浙江工作时,曾两次实地调研,他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一次,当了解到影响遗址安全的6家石矿关停困难后,他次日就赶到现场调研。很快,这6家石矿被关停。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可持续发展,浙江人民记在心里,落在行动。杭州“二绕”工程为避开遗址区,“绕道”6公里,总计增加3亿元费用;2013年以来,遗址区范围内企业累计搬迁100多家,极大减少对遗址本体的干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遗址的核心区域。成功申遗两年间,良渚遗址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大型水利工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中的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入选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单位全覆盖;随即,良渚古城南城墙、外围水利系统老虎岭遗址保护工程全面启动;《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把5G技术运用到遗址保护、展示等各个方面,成为全球首个5G全覆盖的国家遗址公园。公园智慧景区负责人卢怡颖说:“数据中台打通景区各系统数据,每日人流量、实时入园流量趋势乃至客源结构等,都被整合记录、精准分析。此外,监测预警系统还通过传感器,结合日常人工巡察,可对各种遗址病害及时预警并加以处置。”

  人和物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以良渚遗址为窗,可窥见一个文化浙江对文化弘扬的坚守和创新。

  从因画而生到因画而兴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两岸青山间瓯江帆影,古街古村古色古香……

  “丽水提出创建‘古堰画乡’时,这里的环境脏乱差,违建遍地。不过一年时间,村里完全变了样。第一批农家乐就是当时建的!”暑期将至,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古堰画乡中心村碧湖镇堰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武打心里高兴。

  秩序井然的画院学生、寻求灵感的画家、做生意的村民……2006年7月,习近平同志参观古堰画乡时指出,丽水以软实力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做法值得肯定,希望继续抓实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来了一群反映丽水特有山水的画家,古堰画乡便因画而生、因画而名。2014年创成国家4A级景区后,越来越多的画家慕名而来,当地抓住契机进行升级建设。

  漏风漏雨的老房子,被舒适性强的“画家村”替代,新的艺术园区不仅艺术气氛浓郁,还有优惠政策吸引艺术家落户……经筑巢引凤,已有百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作室、画廊、协会、画院等单位机构入驻,几十家手作、民宿、咖啡、文艺等文创公司集聚,艺术业态不断丰富、升级。

  高端艺术平台也开始在小镇搭建。2020年,古堰画乡联合全国各大美术院校设立了古堰画乡艺术赋能研究院,还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了10年5届的古堰画乡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协议,开启了以“风景油画”为学术主题的展事品牌建设。

  当艺术渗入小镇肌理,便成了生活。帮画家背画板的村民,最后爱上了画画;平常做农具的村民,将农具创意改造为艺术品售卖……渐渐地,古堰画乡声名远播,甚至吹来了“国际风”。

  2015年,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作品远赴法国参展,实现了“中法巴比松”穿越百年的“握手”;2019年、2020年两届“丽水巴比松”国际研讨会圆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名艺术家、学者在古堰画乡相聚,更是令小镇成为国内外艺术界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夏天的艺术生活节,通过艺术写生、艺术市集、营销培训、田野音乐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民宿、餐饮生意火爆,村民的日子红红火火。

  完善上下游配套布局

  打造文化产业高地

  “千万别小瞧横店的‘肚量’。”“横漂”多年的四川小伙张泽,以前是农民,现在当演员、投网剧,还从事艺人培训、演员经纪。本地人张益华是从上海返乡的居民,看到朋友做影视道具、服装等配套服务风生水起,就“回来抓机会”。

  生长为产业“大树”的文化,更具生命力。习近平同志曾两次到横店考察,指导影视产业发展。

  2004年全国首个集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成立;2008年,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立足服务影视全产业链教育,涵盖相关专业24个;2016年,全国首家影视产权交易中心在横店正式运营……一条影视全产业链生态已然成型。

  “我们有‘规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低廉’的产业基地。”横店集团相关负责人黄雷光说。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人才是关键。

  2019年,横店成立全国首个影视产业文联,积极参与横店影视政协委员会客厅,形成智慧合力;与此同时,导演村、编剧村、制片人村、演员村、“横漂村”等项目建设留住人才脚步,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

  目前,横店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元,搭建起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的30多座大型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成为全国之“最”。

  2020年,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揭牌成立,成为全省唯一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以高科技摄影棚为核心,建设中的横店影视产业园5G信号全覆盖,接口适应国际最新拍摄技术。剧组不仅可启用先进的后期前置、虚拟拍摄等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超大素材的即时两地传输。目前,首期即将投入启用。

  到2020年底,横店已累计接待剧组3200多个, 拍摄影视剧6.8万余部(集),入驻的1400多家影视公司涵盖各大头部企业。影视产业全面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繁荣,全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从1975年的75元,增长到2020年的6.5万元。

  这个浙中盆地的小镇,正一刻不停地打造影视文化高地。它绘就的是之江大地文化带动人民和行业“共同富裕”的一幅美丽图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