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借力发展 借梯登高 浙江开发区的“山海协作”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记者 金 梁 梅玲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建立在产业高质量的基础上,山区26县当前最欠缺的就是能够承接产业发展的高能级平台,经济开发区成为一个重要选择。

  然而,山区县开发区的短板显而易见,如基础设施较差,招商力度不够、产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交通不便、资源不足等,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如何扭转这种格局?近日,浙江11个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区结对山区26县开发区,帮扶推动这些地方共建发展开放平台,以求让山区26县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不是“乱点鸳鸯谱”

  以结对的方式进行帮扶,浙江人并不陌生。

  “过去的结对,是山海协作工程下区县之间的全面合作,两地开发区之间尚未形成精准对接机制,我们想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处长杨威说,作为试水,11个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区率先与山区县开发区结对,推进项目共引、产业共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结伴同行。

  当前,山区26县拥有18个开发区,还有8个正在筹建。这意味着,如果条件允许,山区26县未来可能会实现开发区全覆盖。结对的目的,就是要带动这些山区县开发区赶上先进地区的步伐。

  这自然不能“乱点鸳鸯谱”。在前期,省商务厅对山区26县的主导产业进行了摸底,然后再从全省开发区清单中,为他们物色“对象”。

  比如,松阳开发区主导产业方向是智能装备制造和精密制造,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之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两者产业相近;再如,天台经济开发区的大车配产业颇有特色,而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两者在产业链上有互补空间……

  当前来看,不论是产业层次还是平台能级,先进地区开发区与山区县开发区之间都存在一定差距,但这并不妨碍双方的合作。杨威认为,浙江以县域经济为主,开发区与开发区之间合作相对较少,某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如今通过结对的方式,寻找双方产业中的共性和互补性,真正做到跨区县之间的延链、补链、强链。

  “其实,发达地区开发区都存在产业溢出效应,山区县开发区有必要去主动承接。”南浔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陈纯志告诉记者,很多先进地区开发区看不上的项目,并非项目本身不行,而是不符合他们的产业定位,或是因为他们预留了更多土地要素来保障其他项目。

  “这时候,我们可以发挥‘链长制’的制度优势,培育一批山区26县特色产业链,开展一系列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优质的生态产业项目在山区县开发区落地。”杨威认为,这是两地开发区产业共建的未来发力点之一。

  绝非简单的产业承接

  上个月,浙江四联玩具有限公司在景宁县竞得一块工业用地,正式入驻景宁经济开发区。为了引进这个项目,景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向平忙碌了几个月,如今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这是一个智力玩具生产基地项目,不论从投资规模,还是产业结构来看,很多时候很难进入先进地区开发区的“法眼”,但对于景宁来说,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好项目。据预计,这个项目建成之后,不仅每年为当地缴纳700多万元税收,还能新增就业岗位350人,更关键的是符合景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

  项目从何而来?“项目的牵线方是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向平介绍,在省商务厅的安排下,他们在与部分先进地区开发区结对交流中,掌握了这家企业的信息和需求,多次洽谈之后终于促成项目落地。

  通过与先进开发区结对,何向平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先进地区开发区的招商经验丰富,掌握的信息多,跟着他们一起去招商,山区县受益最多的是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而非项目本身。我们也是择优引入企业,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

  结对,并非把先进地区开发区不要的项目,往山区县“口袋”里装。山区县在项目的生态门槛设置上,有的比先进地区开发区更高。

  “目前,我们将婴幼儿教具玩具作为主攻产业方向,只有符合我们的产业定位,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的项目,才有资格来我们开发区。”何向平说。

  26县“反梯度发展”

  要想“弯道超车”,意味着不能再走老路。

  这些年来,有区域经济学研究者提出“反梯度发展”的观点——后发地区不一定沿袭“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那么,山区县的后发优势有哪些,开发区该怎么借助这些优势来招引好项目呢?

  今年初,一个无人机小微孵化园项目意向在龙游兴建年产1万台无人机生产线。而在此前,龙游的产业主要以生产特种纸为主,并没有任何无人机相关产业的基础。

  对方为何而来?该项目投资方陈灵峰说,龙游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各方面成本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还能提供无人机试飞的大空间,这些条件对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型企业而言,比去发达地区更具吸引力。

  “山区县开发区虽然土地资源同样紧缺,但由于基数小底子差,腾挪出空间反而更容易。”龙游经济开发区的一位基层干部说,像无人飞机、碳材料这类高新技术项目,对于交通等常规资源要素并不敏感,反而在山区县开发区能找到更好的发展“土壤”,毕竟这里的用地、运营等成本相对更低一些。

  此外,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发力,是山区县开发区正在思考的问题。如在遂昌,“阿里云创新中心”藏身林海之中,工作间与绿水青山只隔一块落地玻璃,这是“码农”向往的工作状态。

  “如今,山区县开发区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赶超机遇——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在山区县率先破题、提前布局。”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建议,以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推进山区26县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电子元器件等产业,这绝对大有可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9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