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经济日报头版评论:推动浦东在新征程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对浦东定位之高、期许之重、政策之实前所未有。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定,宣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胸怀“两个大局”,领会浦东建设“引领区”的历史使命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高度,来把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许多新情况新任务都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需要具备优势的地区走在前列、形成引领。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通过引领赋能,更好发挥浦东以及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从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理解浦东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

  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做强国内大循环基本盘的同时,也需增强对全球要素的吸引力。经过30年发展,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在畅通经济循环、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具有关键地位。

  支持浦东建设“引领区”,就是要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利用好这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要通道,在国内大循环中打造中心节点,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要枢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战略链接,提升我国经济总体效率。这是新时期浦东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战略重点,也是准确理解浦东“引领区”打造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这五大战略定位的关键。

  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重点发挥五大引领作用

  一是在创新策源上发挥引领作用。

  全力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强化全球科技协同创新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在集成改革上发挥引领作用。

  突出抓好综合性改革试点,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的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注重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率先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和综合监管制度,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要素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探索更多有效共赢的制度供给。

  三是在制度开放上发挥引领作用。

  支持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在投资、贸易、金融、人才等领域加快先行探索,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从要素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从而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四是在功能打造上发挥引领作用。

  发挥浦东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快打造功能高地。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市场双向开放力度,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要投融资平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联通国内国际贸易新平台,发展国内国际新消费新品牌,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

  五是在城市治理上发挥引领作用。

  以人民城市建设为统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依据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制度,统筹推进浦东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构筑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提高城市品质、温度和包容性,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多机遇。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区域战略中心副主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