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3日讯(记者 陈雷 牟嘉)7月中旬,正值暑假,杭州市钱塘区长空路的卓尚服饰企业办公楼内,一群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教师们正就服装数字化问题进行着热切讨论。这个假期,往返于校企之间,帮助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高校教师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烦恼”,卓尚出现的这道“风景”今年也发生在浙江各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浙江省教育厅坚持把学党史、悟思想与办实事、开新局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组织教育系统开展专题实践服务活动。发生在卓尚的这幕校企联手破难题的“风景”,正是省教育厅积极指导浙江高校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等专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围绕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指导高校通过支部共建、组建教授博士团等形式深入企业,破解企业难题,让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活力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实践动力。截至5月下旬,全省高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带头为群众、企业、基层解难题近4000项,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开门见效。
企业转型遇瓶颈 党员教师带头寻新路
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浏览一遍企业前端订单、服装生产进度等情况,如今已成为卓尚服饰标准化总监陈才芽的上班日常。这样的情形放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那时候企业生产管理就像一个黑匣子,很多流程只能‘抓瞎’”,陈才芽回忆。
这样的改变要从一支骨干教师均为党员的浙理工研究团队“走”进卓尚说起。当时,因市场变化,作为传统企业的卓尚迎来招工难和个性化生产难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无法解决服装个性化需求与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进一步发展遇阻。如何帮助企业突破难关?陈才芽求助到了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的季晓芬这里。“企业得跟上数字化潮流!”季晓芬提出,“技术转型上的短板,我们来帮你们!”就这样,2018年初,由季晓芬等一批浙理工教师组建的研究团队进入卓尚,带领企业走上攻关数字化转型道路。
“团队的骨干老师都是党员,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大家遇上难点第一时间想得是带头往前冲,齐心协力解决”,季晓芬说。企业转型的第一要务是标准化,但女装款式多变,如何让服装这样的“非标产品”用系统标准语言开发出来?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最终答案是:拆!将服装的生产工艺、工序等‘拆’解为基础元素建立起数据库,再来通过参数设置快速生成新版型。“里面涉及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提炼,且每一步都要精准”,季晓芬说。数据库建立千头万绪,不仅考验着老师们的专业技术,也在时刻检验着团队协作能力。好在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默契配合,花费一年多时间建立起四个数据库,让企业实现数字化迈出了一大步。
“能够这么快实现数字化转型,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陈才芽表示。目前,卓尚基本建立起了服装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生产流程、用户画像更加清晰透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技术攻关的脚步远不止于此,今年,团队又将目光投向了服装前期设计的数字化。这个暑期,老师们正向着服装3D人台方向持续发力,这栋办公楼内,为企解难题的“故事”还在继续。
产业发展迎挑战 高校建专班重点攻关
依托学科优势引导师生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让高校资源助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在省教育厅全面组织下,更多高校教师的身影出现在了基层、企业之中。
“我们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科研项目对接、支部结对联建开展结合起来,聚焦企业产业所需,助其破解难题,让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实现同频共振,”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聚焦企业“卡脖子”、转型升级等问题,浙江高校积极加入“我为企业解难题”等专题实践活动之中。浙江大学实施科技攻关“启真计划”“登峰计划”,在微小卫星、特种无人机等“卡脖子”领域形成了一批尖端成果;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专班,整合资源集中攻关“CVT钢带国产化”、制鞋行业“机器换人”;而除了帮助卓尚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外,浙江理工大学同时开展“百个支部进百企”,通过新型研究院等平台让流动的党支部、党史学习团走进200余家企业;中国计量大学开展党建+“立蓝色标杆旗”实践活动,组织教师14次深入浙江优尔特尔等8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浙江农林大学也组织党史专家走进淳安县下姜村,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培训乡土产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助推企业破解关键难题之外,浙江教育厅还针对“技工荒”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现象,开展职教助企宣传、职教名师大师助企、企业农民工“双提升行动”等行动,指导各地完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年内职业培训140万人次以上……一个个活动如一个个“红色引擎”,为浙江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