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着力筑牢抗击疫情心理防线:疫情防控 既治“身”病也治“心”

  交汇点讯 此轮江苏新冠肺炎疫情呈多地多点多源暴发,全省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关注群众心理健康,筑起抗击疫情心理防线。省卫健委会同省政务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畅通健全应对疫情心理援助专线,24小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特别要重点关注特定人群心理健康,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广泛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预防控制组下发通知,要求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重点场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江苏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部门协同,积极调配、整合资源,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定点医疗机构配备心理专家,做好疫情期间全省居民心理健康服务。

  省卫健委近日会同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作用,迅速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工作,建立不同机构之间的转诊和协调服务机制。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广大居民响应“非必要,不外出”号召,不少人在隔离点或居家隔离,时间一久,易出现心理问题。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8名医生组成3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轮流值班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疏导。

  “这几天来电咨询的每天只有一二十个,比前阵子高峰期已经下降了不少。”日前记者电话联系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肖华,“对抗疫情,不仅要做好身体上的防护,心理上也要强大起来。”她说,前阵子一位市民哽咽地向她倾诉说,最近老是手抖、心慌、失眠等,这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症状。肖华经过40分钟的沟通交心谈话,终于解除了她的心结。

  据了解,各地依托地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库,制作针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及大众的科普书籍、宣传折页、宣传画等宣传资料;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推送针对性科普宣传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不间断的心理健康服务与人文关怀,提高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截至8月19日,南京、常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宿迁等设区市已完成与12345政务热线对接工作;全省现有192条心理援助热线,其中,市本级47条热线,县市区145条热线;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及85个县(市、区);187条热线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坐席242个,热线人员1450人。疫情发生以来,热线累计接听15117人次,其中扬州市8344人次。

  病区内的患者因为生病、疫情影响、还有家庭情况等会出现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专家、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滕昌军、杨昕医师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应激源,会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比如有一些外地来宁就诊的患者,离家距离远反而增加了心理上的担忧。很多患者还要接受长时间俯卧位治疗,感到不舒服,难以坚持,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也会放大这些症状的感受。有位扬州来的老太太患者,她的基本情况还好,肺炎症状不明显,也不需要吸氧治疗,但她焦虑情绪表现得非常强烈,心慌、胸闷、睡不着。滕昌军和杨昕说:“我们经过联络会诊考虑急性焦虑发作,经过疏导情绪、帮助放松练习后症状减轻了许多。”

  “有位患者黄阿姨,刚来的时候情绪不太稳定,对诊疗也不是很配合,刚开始几天病情恢复得也不是太好,脾气很大。”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志亮说,非常能够理解黄阿姨心情。“考虑黄阿姨对家人和同事一直非常愧疚,她觉得自己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也安慰她,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经过几次的心理干预,最终使黄阿姨心理状态改善,病情逐渐恢复。”胡志亮说,现在的黄阿姨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次医师节,她还给我发红包,被我婉拒了。”

  据介绍,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扬州市第三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内,江苏都组织了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疏导与干预。无锡市为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配备71名心理专干,驻点进行危机干预,“一人一策”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持续动态跟踪。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启动“南京安心在线心理健康公益项目”;会同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通过医院微信平台以“科学防疫,文明生活”为主题的12个心理健康微视频,这些措施既治病,又治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兴化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开展心理筛查与测评,及时干预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平稳的生活被打破,有些市民出现了担心、失眠,甚至恐慌、抑郁。有的因为隔离在家,生活受到限制;有的由于不能去医院复诊拿药,原本的心理疾病可能波动;有的担心被感染,失眠多梦反复洗涤……

  据了解,疫情期间,省12345与各设区市12345通力合作,建成全省12345热线“多援一”远程协作体系,远程接办群众疫情诉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并协调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整合辖区资源,完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与辖区12345热线工作对接,推动热线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扩大热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无锡市建立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心理健康关爱制度,组织专业人员为集中医学观察等重点场所开展每日2次线上心理科普沙龙,为被隔离人员及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科普、音乐情绪舒缓、运动减压以及在线心理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关爱。

  无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救援医疗队副组长,江苏省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队专家谌利民副主任医师说,在疫情非常时期,人们普遍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患者等。由于环境突然的变化,加上身边出现的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往往会放大这种紧张、焦虑感,“如果以往没有焦虑、抑郁病史的人,出现一些如焦虑抑郁或部分躯体不适感,多数属于应激性的正常情绪行为反应,只要不是很严重,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作息,主动放下手机不去搜索一些与疫情、疾病等增加自己紧张的信息,多数人很快就会缓解耐受,等到隔离解除就会恢复良好状态。”

  谌利民建议说,面对疫情,还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转变思维,可以利用隔离这段特殊经历,暂时放下紧张工作,利用独处的特殊时光体会、感悟亲情,思考人生的价值,甚至只是感受下空气、阳光的味道,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特别的发现,也可以阅读些平时没时间看的文章等,都能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