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 艳 本报记者 魏 静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把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关键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打造全市实施“三乡工程”的先行区、示范区,努力为全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全区已吸引3940余名人才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累计实施项目344项、总投资额约67亿元,带动2.8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我们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项目引领,出台‘三乡工程’实施意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区财政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用地、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该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符合要求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给予公共租赁住房、购房、生活、交通等专项补贴。”
朱静是铜山区何桥人,常年在外从事餐饮行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在“三乡工程”政策的吸引下,她回到家乡创业。在故黄河畔,她成立了徐州泰硕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流转了600亩耕地总投资800万元用于瓜蒌种植。2021年初,朱静又投资了300万元,新建瓜蒌子生产车间,购置了瓜蒌子加工设备,延伸了瓜蒌种植产业链。据朱静介绍,目前她的瓜蒌园亩均收益在6000元以上,每年带动附近农民200多人就业。
记者了解到,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二品一标一基地”企业和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铜山区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引导各类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加快向农村集聚。去年,该区出台“三乡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重点扶持了两批共计33个“三乡工程”项目,撬动引领投入资金达5亿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我区结合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建立了以10个农业产业化联盟、100个股田制经营主体、1000家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带动10万家小农户为发展目标的具有铜山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该负责人表示。
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城头村村民崔哲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而且我们在家门口就近就能打工,再也不用外出打活了。现在一个月能增加4000块钱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增收五六万块钱。”按月拿钱,朝九晚五,铜山区张集镇村民崔哲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家门口的家庭农场。徐州吾爱山谷家庭农场是铜山区今年新建的农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园区占地总面积592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是以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种植为主体,附属果蔬种植及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效农业园区,项目完全建成后还将与周边种植户在果蔬种植、文旅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围绕“镇镇有措施、村村有项目、企业有盈利、农户有收益”的目标,铜山区不断拓展和深化企村联建范围与内涵。据悉,截至目前,该区已将360多个成功签约的村企联建项目上报省服务平台,认定通过274个,位列全市第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赋予了新动能。
“三乡工程”开展以来,铜山区涌现出了柳泉镇北村村杨马洋、张集镇孟庄村张美侠、房村镇房村村张强等一批创业典型,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准备来此大干一场。
“我之所以要来接盘这个旧砖窑,因为受到何桥镇主要领导‘店小二’式招商服务的感染。”郝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徐州市中心从事文化艺术事业,如今不甘寂寞的他来到何桥镇张集村,计划投资1000万元,打造特色农旅文化项目。该项目核心区域是废弃旧砖窑,连同周边土地、水面总占地约140亩,规划建设一处集旧址保护、乡村文化研究、现代农业技术开发、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于一体的公益性研试基地。这个联合了众多专业机构,立足于乡村文化研究和农业生态技术研试的项目,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地施工中,主要是水土改造、环境整治、耕种养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三乡工程”任重而道远。该区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务实的举措持续抓好‘三乡工程’建设这篇大文章,坚决推动‘三乡工程’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聚力,为农村小康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