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汪宏胜
9月26日,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健康跑暨2021年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昆山巴城蟹文化旅游节在“阳澄湖大闸蟹之乡”昆山市巴城镇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舞龙、舞狮、腰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上演,钓蟹、绑蟹、品蟹、稻田收谷、晒场打谷、现场磨谷、农耕文化猜灯谜等互动项目体验感十足。农产品展销区还汇聚了来自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的8个特色展台,巧妙独特的设计充分展示了各个地方的人文特色。现场表彰了苏州市十大家庭农场、农村创业创新获奖项目、十大智慧农业品牌和苏州市农民体育基地,2021年首届“冯梦龙杯”美丽乡村短视频大赛也正式启动。
今年活动以“庆华诞 迎丰收 跑向现代化”为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开放创新、节俭热烈”的原则,结合2021年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昆山巴城蟹文化旅游节两个活动,充分展示农村发展的现实成果、农耕文明的当代活力与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成为打造繁荣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拉动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优秀的成绩单绝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昆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德山表示,“要想争当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标杆,就要迎着挑战上、顶着压力闯、奔着目标干,全力以赴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以优异成绩向祖国72岁华诞献礼。”
一步一景,用跑步路线串起美丽乡村风景线
本次全国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参与方式。赛道6公里运动员们沿途需打卡才能完成任务;未能现场参与活动的人员还可以借助线上小程序平台进入美丽乡村健康跑线上主题打卡活动。填写报名信息后即刻开启“云上漫跑”体验“美丽乡村健康跑”卡通赛道,精选昆曲博物馆、巴解园、阳澄东湖湿地公园、巴城老街4个特色点位,形成美丽乡村健康打卡路线,通过寻觅点位、吉祥物扫码打卡和线上探索等沉浸互动式体验,让参与者感受昆山巴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昆山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首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实施“进步奖”、星级庭院评选和“黑榜村”转化帮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累计发布自然村“红黑榜”20期,行政村“红黑榜”7期,“进步奖”2期,评选“美丽庭院”星级户10668户。成功创建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29个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苏州美丽村庄14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5个、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220个。
“村庄美了,人居环境好了,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更加坚实。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连片美’‘全域美’转变。”昆山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徐学新说。
昆山的生动实践也为苏州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十足的底气。昆山市入选2019年、2020年“全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同时,昆山“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实践内涵也进一步拓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运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一批批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正在为群众打开天蓝水清、宜居宜业、和谐美满的“幸福之门”。
共迎丰收,用创新突破构筑率先发展新样板
每年的这个时节,对于农民来说,一季硕果终于丰收了。在一阵阵喜庆的锣鼓声中,2021年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上百种优质农产品集体亮相,市民们或赏或品或购,还有网红主播带货直播,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农民的丰收离不开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在农业领域,突破一项“卡脖子”技术,就可能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倍数级提升和农业生产模式的革命性进步。流水线全自动水稻育秧、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插秧…… 截至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95.3%,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昆山也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江苏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
与此同时,在科学、规范、及时采集好数据的基础上,昆山不断加快数字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帮助农民增收、创收,以信息化抢占农业现代化建设制高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智慧农业“昆山之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昆山全面摸清了稻麦、蔬菜等农业生产家底,开展农田连片和闲置地整治行动,试点休耕轮作,实施“稻+N”综合种养。在此基础上,开展“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创建活动,打造出一批如巴城葡萄、锦溪大米、张浦黄桃等知名农产品品牌。2018年,昆山市创立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昆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把“昆味到”打造成昆山市农业品牌的一面旗帜,有效促进了昆山市农产品溢价和品牌化增值。
“一切伟大的成就,人都是最关键的要素。要想全力跑出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度’,就得培养建立起一支能够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队伍。”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卫新说。近年来,昆山始终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出台帮扶奖励政策、搭建载体平台,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0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479人次,数量位列苏州市第一。朱俊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自2016年返乡创业以来,朱俊熠就积极参加昆山市镇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还主动报名参加南京农业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他创立的“金巴王”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其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客户遍及中国多个省市,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在全国范围设立了超40家销售网点。同时,结合蟹文化线下体验店,朱俊熠还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综合业务模式做到了极致,带动了一批养殖户自产自销。他自己也说,从一名都市白领到新农人,再到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蟹业协会理事,都是在昆山市农业农村局职业农民指导站的培养下取得的成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始终以“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农产品品牌营销、互联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像朱俊熠这样的新时代新农人还有很多。相信随着一支与现代农业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层次分明、年龄结构合理、技能领先实用、从业领域明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成,必将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产融合,用乡村文化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
阳澄湖美,巴城蟹肥。每到入秋后,数以万计的江浙沪食客就会蜂拥而至,只为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那一口鲜美。
“一只蟹”衍生的产业链给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质基础。借此,昆山市巴城镇做足“大闸蟹+旅游”的文章,开展蟹文化旅游节,聚集人气,带动自驾游,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来巴城品蟹观光。自2014年起,巴城镇启用“幸福从邂逅开始”的主题语,其含义就是邂逅湖泊、邂逅乡村、邂逅田园、“蟹”逅美食、邂逅历史,让“无形”的水资源化身“有形”的旅游产品,把游客引过来、留下来,让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目前,全镇大闸蟹养殖总面积3.225万亩,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带动产业链年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昆山巴城镇不断坚持农旅结合、文旅互动、多点布局、多极发展,全镇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个3A级旅游景区、一条特色商业街、一个省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万亩葡萄园、500余家农家乐、6个生态农庄、5个蟹市场……目前,全镇共拥有大小旅游资源单体共50多个,建成林石嘴半岛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综合体、环鳗鲤湖慢行系统、昆曲长廊、昆曲剧院等一批特色项目,打造昆曲小镇探源游、生态休闲游、宜居游等6条旅游线路,使巴城镇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极具特色。如今的巴城,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一个个绿色公园、一块块产业基地、一处处旅游景观,一条条特色街区、一座座美丽村庄、一户户幸福家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一座融美城、美景、美业于一体的“美丽巴城”正悄然成型。
据悉,今年的巴城蟹文化旅游节创造性地与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健康跑、2021年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相结合,以“庆华诞 迎丰收 跑向现代化”为主题,旨在以节为媒,进一步擦亮“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同时,充分展示巴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成果。
可以说,借助蟹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昆山巴城成功撬动起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目标。而改革创新也让昆山开拓出了一个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随着“一村一规划”的实施,昆山市结合各自村庄特点进行设计,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多渠道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彰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同时做到各有千秋,打造出特色旅游综合体——周庄祁浜村、“葫芦村”六如墩、“金砖水乡”祝家甸等特色精品乡村品牌,书写了三农现代化的“最美篇章”。
于德山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紧紧瞄准苏州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始终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上,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苏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