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中国第72个生日。这一天,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国送上真心祝福。
散布中国大地上的革命纪念馆,是标注百年征程的红色地标,也是见证百年初心的精神火炬。今年7月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公布的信息表明,全国100处代表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2021年参观人数同比2020年增长260.69%,同比2019年增长73.55%;18岁以下群体涨幅超过100%,35岁以下群体在参观者中占比超过50%,成为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殿堂。
国庆节当天,江苏的革命纪念馆也迎来了客流高峰,人们在这里触摸百年党史,感受伟大精神,也凝聚起奋进力量。
“打卡”革命纪念馆,
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国庆节的清晨,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尚未开门,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今年“七一”前完成的展陈改造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周。
“没想到独轮车这么重,推起来真不容易。”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学院新生张子扬体验互动装置后对记者说。他看到一段史实:宿迁1000多位民工在飞机袭扰、扫射下,冒风雪、忍饥寒4昼夜跋涉200多公里,把4.5万斤粮食送到前线,这让他理解了什么叫“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翻开档案盒,查看牺牲革命烈士和支前民工资料;与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比拼行军速度;通过互动装置感受当年勇士们所站河流的水温……活用历史数据,还原历史场景,改陈后的展馆更加让人感动。淮海战役中牺牲31228名战士,高三学生倪之明被这一数字深深震撼,他在留言簿上写道“强国有我”,表示自己将怀揣参军报国梦,接续奋斗。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走进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身着校服的11岁讲解员张译丹绘声绘色地说:“1938年3月11日,在陇海公寓二楼西北角套间客房里,由张文海和谷牧作介绍人,为万毅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围着张译丹的观众中,带着两个孩子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全家一早从东海县坐高铁赶来,他对记者说:“作为中国人,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给精神补钙。”
在纪念馆前台,不少学生拿着“红色护照”盖章。纪念馆讲解员陈莹莹告诉记者,纪念馆和学校开展“寻爱国印记”活动,引导学生申领“红色护照”,打卡开山岛、抗日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共有上万名小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铭记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
文旅融合赋予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景区更强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在苏州常熟,打卡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之后,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生沈聪沿着湖边,一路游览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文旅遗迹。
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看过京剧《沙家浜》,这次旅游让他感觉自己可以沉浸到革命故事中,更有亲近感。与白天的体验相比,他更期待夜游,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偶遇阿庆嫂、体验婚嫁习俗,领悟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沙家浜象征着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顾永忠说,利用生态和革命历史的优势做强红色旅游,今年景区1-6月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成功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国庆当天,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景区共接待1.5万人次;南京5个4A级以上红色景区共接待12万人;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观众达5000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人数为5885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接待游客2530人,该馆“小手牵大手,永远跟党走”国庆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被央视报道……全省革命纪念馆及相关景区正在焕发出独特的吸引力、感召力。
最好的纪念,
就是传承红色基因
每座革命纪念馆,都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璀璨青春——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特展吸引了众多年轻人。1920年,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经反复考察比较,他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之一。
展厅北侧,周恩来等革命者的巨幅留影成了展览的打卡地。涟水县青年教师朱雅雯给照片配上“和百年前的90后合影”的文字,发了条朋友圈。她说:“展览让我思考,作为100年后的90后,我们应该如何把革命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从徐州特地赶来观展的大二学生万崇慧对这段历史感到震撼:“在异国他乡,周恩来确立了信仰,找到了大批革命同志,还和邓颖超确立了生死不渝的革命恋爱关系,这是多么传奇的经历。当时他和今天的大学生同龄,这段经历太容易引起共鸣,会激励很多年轻人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的故事广为人知,然而瞿秋白和鲁迅至交兼战友般的情谊并不太受关注。“十一”期间,常州瞿秋白纪念馆的“向光明——鲁迅与瞿秋白”专题展表现的就是这段历史,大学生顾伽说:“没想到鲁迅生前编辑的最后一本书《海上述林》,就是瞿秋白的译文集,这是对瞿秋白的纪念,也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
纪念馆副馆长唐茹玉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瞿秋白与鲁迅在上海共同领导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化运动,以笔为戈,棘地荆天,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办展过程中,主办方特别注重培养讲解志愿者团队,唐茹玉说,每位志愿者都是一位传承者,他们把红色故事传播出去,就像把种子种在观众们的心中,“我们相信最好的纪念,就是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她说。
同样以传承为己任的还有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宋钰,国庆节一早,宋钰接待了88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王成一家。每天,宋钰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讲述党史故事、传承城市血脉,用解说打开了一扇扇穿越历史的天窗。“英雄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作为一名盐城姑娘,就应该用心用情把发生在家乡的历史讲给大家听。”宋钰说。
今年以来,她和她的同事们又走进学校,将红色课堂“搬进”教室,和孩子们面对面讲述盐城红色文化,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新四军铁军精神是穿越历史时空的。如今,一代人的‘青春纪念册’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有责任把这些故事讲好,讲给我们的下一代听,这样才能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宋钰说。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国庆节上午,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举行了一场红歌会,江阴市中医院护士方海燕和江阴人民医院护士李杨与家长、孩子们一起放声歌唱。她俩从扬州抗疫凯旋后,刚刚完成隔离,而在去年疫情最危急的时候,她们义无反顾奔武汉,白衣作甲,舍生忘死。
“你们怎么穿防护服?怎么救病人?”在互动环节,小朋友们的提问让去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武汉的经历让她们对家国情怀有了全新的体会,如今她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她们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并把这种精神告诉下一代。方海燕说:“当时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但对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多,其实没有足够的底气。灾难面前,中国凝聚成一股力量,国家是最可依赖的依靠。”李杨说:“中国和外国的抗疫对比说明了一切。在武汉和扬州,我无数次听到病人说‘还是共产党好’,生死关头的真心话,是老百姓对党最高的褒奖。”
用活红色资源,
让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清晨金色的阳光下,雄壮的国歌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响起,少先队员齐刷刷地举起右手行礼,社会各界代表行注目礼。人们在国庆节当天,向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魂致敬。
作为雨花英烈精神的承载之地,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雨花台在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方面,搭建了一个大平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永艳告诉记者,雨花台整合全市165个红色文化资源点,建设了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编辑撰写《雨花英烈史料丛书》《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雨花英烈精神解读》等史料书籍,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创造条件。今年4月,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原创历史话剧《长明》,讲述了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八挫八起”的历史。委托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创作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雨花台》,5月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新书推介会。通过打造红色课堂,做实党史党性教育,设立红色智库,构建新的能力增长点,引领红色行业,推动陵园高质量发展,雨花台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和红色旅游打卡地,有效发挥了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同样是升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公众号平台上设计了“线上升旗仪式”,留言区里,一句句铮铮豪言令人动容。
在回溯民族创伤中传播和平与大爱,在铭记屈辱历史中感悟民族今日富强,近年来,江东门纪念馆在创意策展和社会教育活动上倾注巨大心血。馆长张建军说:“纪念馆不仅是史实展示之处,更是记忆重构之所,展览必须形成记忆的传播,实现从‘观感’到‘情感’的转化。”
不仅如此,纪念馆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创办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培训了1500多名境外青少年;通过5000人大样本调查,登记观众留言,纪念馆以数据表明,历史、铭记、勿忘、和平与珍惜是位列前五位的高频词;一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过南京人的外国友人后代在参观展览后写下了《感同身受》,这首歌获得了第25届亚洲电视奖的大奖……在这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警示着全人类,也昭示着未来路。
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未来也不会凭空而来,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就铭刻在革命文物上,展示在革命纪念馆中。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走进一座座精神殿堂,既是为了追寻历史也是为了开启新程,而在现代化征程中,红色文化作为信仰之基、精神之舵,仍然会作为身后的光,照亮前方的路。(王宏伟 陈彤 刘慧洋 韩雷 张莎沙 唐颖 祝洁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