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保障作用。
完成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招投标,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未来,将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吸引更多外省市及国家、省部重大项目进场,完善区域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布局。
联动长三角拓宽产权“买卖”
10月17日,记者从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获悉,已联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成功举办长三角技术转移线上大会。本次大会上,来自合肥科创”阵容”的一批重点项目成果,面向长三角产权交易市场发布,未来安徽还将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长三角技术转移大会是借智借脑、加强区域合作、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举措。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将建立起长三角地区交流沟通、密切合作的平台和机制,推动各方主体从项目协作向政策协同转变、从常态化工作联系向深层次的创新体系协同拓展,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加快形成合作发展新格局。
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相关人士介绍,“通过联合举办大会,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和完善合肥乃至安徽与长三角地区长期合作的技术转移体系。”
本次大会共在全省范围内专题征集安徽项目18项,最终经遴选,有6项代表安徽科技创新水平的高质量成果参与了本次线上技术转移大会的路演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公共安全、“防疫”科技、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项目委托方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合肥先进产业研究院、天津大学合肥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芜湖研究院等单位。
这是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首次跨区域联合主办技术转移线上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创新成果产学研服务水平,拓宽技术产权交易业务覆盖范围,积极对标长三角地区先发机构,推动安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十四五”,安徽将深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重点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完善技术交易与监管体系,有序推进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创新资源要素流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
在全国先试先行勇于探索
免收招标文件费用,投标保证金支持电子保函等多种方式,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试点“评定分离”……自“十三五”以来,依托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决策、监管、服务、操作“四位一体”体系,安徽在全国先试先行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且独具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发展新路。
五年多来,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近6万个,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交易范围已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向公共资源交易全领域延伸,招标市场也从本省向省外甚至是国际市场拓展。
回眸最近几年,安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突破,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保障作用。先后完成合肥市轨道交通、中科大先研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世界制造业大会政府采购项目、高架桥、快速路、环巢湖治理、保障房、公租房等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招投标,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省市共建“阳光采购”新型平台
“十三五”期间,安徽持续推进公正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省市共建徽采商城已经实现跨12地市共享。
徽采商城拥有包括省市县乡镇和村居的各类采购人2.5万家,入驻供应商9526家,上架商品73万件,是国内政府采购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过去五年,徽采商城完成订单59万笔,成交金额71.47亿元,实现项目交易留痕、全程监管、风险可控,打造“阳光采购”。
目前,全省已打造辐射全省的区域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庞大综合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成覆盖22个县级分所,372个乡镇服务站,形成皖西、皖中、皖东连片发展的农村产权交易新格局;文化产权引领潮流,发起文化产权交易十省市联盟,强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助推安徽的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技术产权开辟新天地,建成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发挥区域协同效应。
未来,安徽将协同省市两级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发挥,吸引更多外省市及国家、省部重点建设项目进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区域综合性市场新格局。(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