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将“重棋”落在山区26县。
青山锁门,拦不住发展的步伐。2021年,浙江省加快落实“八大行动”“一县一策”,深入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近一年来,山区26县发展成效如何,这份独家2021年数据分析告诉你答案——
“出圈”靠投资
总投资额超120亿元,9个重点产业项目、4个金融支持授信项目集中签约……不久前,丽水市莲都区招商引资迎来新年“开门红”。
细看这些签约项目,或涉足数字经济,或坚守实体经济,含金量十足。
山区26县要“出圈”,必须抓牢有效投资。
去年8月,浙江举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88个重大项目中,山区26县的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产业发展项目居多。
那么,这些项目是否落到实处,让数据来说话——
记者从浙江省统计局了解到,2021年,山区26县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22.8%和16.6%,增速比全省分别高5.0和2.7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平台在山区县刮起一阵“数字风”。
2021年,山区26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略低于全省12.9%的水平,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增速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
此外,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2021年,山区26县民间投资增长11.1%,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4.7%,增速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新增长点已如种子一般,在山区县萌芽生长。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同富裕需要做大产业扩大税源,有效投资不仅是凝聚发展新动能,更打开了山区26县的新发展格局。
“探路”靠产业
今年年初,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获批成立,填补了遂昌县无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空白。事实上,这一轮批复设立的7家省级开发区中,5家位于山区县,补上了山区26县高能级平台的一大短板。
借一江清水,开化经济开发区引来了浙江泰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对空气、水质等要求极高,开化的水符合我们所需的超纯水要求。”该公司执行董事周沫说,因水质好、杂质少,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1%。
同样在龙游,总投资32亿元的龙游·云墨碳谷产业园项目拔地而起,10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即将投产。更值得期待的是,一家链主型企业的到来,会带来一串企业,并迅速形成一条产业链。
特色、高新、低碳,正在成为山区26县发展生态工业的关键词。
对这些地方来说,找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是带动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法门。
聚焦特色,分类施策,山区26县探索着各自的路径——
2021年,淳安、开化、常山等生态发展类山区县第三产业增长8.4%,增速比跨越发展类山区县高0.6个百分点;永嘉、缙云、衢江等跨越发展类山区县第二产业增长9.3%,增速比生态发展类山区县高1.8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跨越发展类、生态发展类山区县经济增长速度、增长结构和增长动能基本符合定位要求。”浙江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活力靠“钱袋子”
冬日的常山县青石镇飞碓村,“共富果园”内依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打包,准备发货杭州。2021年,飞碓村一改过去的散户种植,打造了一个“共富果园”,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提高胡柚品质,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集中连片收储农户土地,以流转费一次分配保底收益,再通过专业化管理、品牌化营销提升价值品质,以增值收益二次分红反哺农户,‘共富果园’面积今年有望突破3万亩,实现‘一只水果致富一方百姓’。”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说。
推进共同富裕,还要看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生活物质水平高不高——
2021年,山区26县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139元、53710元和27619元,比上年增长10.9%、9.8%和11.1%,增速比全省高1.1、0.6和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收入上涨,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2021年,山区26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不掉队,全省构建新型结对帮扶体系,落实精准化帮扶举措,进一步加大对山区26县的帮扶力度。
据统计,山区26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5元,增长15.6%,增速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例由去年的90.1%提高到90.7%,可见帮扶增收效果显著。 (记者 金梁 通讯员 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