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黄脆,紫金玉脆,霞晖8、金霞早油蟠……在新沂市时集镇水蜜桃精品示范基地的大棚里,一棵棵桃树苗长势良好,大棚里悬挂的一个个牌牌引人注目。“新沂的水蜜桃甜度高,科技含量也不少。可别小看这些苗,这是试种的新品种,都是宝贝疙瘩,我们要从中选出适宜大规模推广的新品种”,新沂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宏图说道。
在新沂,水蜜桃有8万亩,有着20多年的种植历史,从最初的沙红、突围两个品种,如今经过科技试种示范,已经有春美、中国砂红、新白凤等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在农户中大规模推广并走向了市场。今年35岁的桃农范卫中便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的50亩桃园种了3个品种,6月份上市的突围、7月份上市的沙红、9月份上市的川岛,三个品种把桃子的收益期拉长了,平均一亩地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年年岁岁花相似,然而岁岁年年“桃”不同。而这正是有了科技的不断更新加持,新沂水蜜桃高质量发展,更是打响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走进高流镇老范村的北峰家庭农场,两条钢丝绳拦起来的一排排桃树令人生疑。农场负责人张宏图忙着解释:“这是一种新型栽植技术,前年才开始试验。主要是想让桃树往高处长,两个主干按60度夹角长到3米左右,使得桃树光照更强,桃产量高,品质好。”据了解,原来的桃树大概在2.5米的高度,两个主干为120度夹角,方便农户进行管理。不仅是高度和夹角的变化,之前桃园里要定期除草,现在反而专门种植一种农业苕子,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同时还能增加湿度。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在北峰家庭农场实验推广的新技术还有很多,水蜜桃基于水肥一体化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水蜜桃不同土壤肥力下最佳有机肥用量研究、水蜜桃基于白浆土的有机肥品种筛选实验、水蜜桃基于白浆土的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配比效果研究……”张宏图说起新技术来滔滔不绝。
要说科学种桃,年轻桃农更善于利用高科技。在双塘镇孟庄村种桃大户尹文斌的设施大棚里,桃花从春节过后就陆续开放,当前正值盛花期。尹文斌是典型的“桃二代”,父母种桃20多年,他从小就在桃园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种桃。说起科技种桃,尹文斌说,这个大棚就是智能大棚,大棚内温度到了25摄氏度,大棚薄膜就自动卷起来,通风降温。大棚内采用的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授粉、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地膜防蚜虫等等,都是传统种植不能比的。
不仅仅是种植上的科技进步,如今的桃园管理也实现了机械化,让种桃更省时省力更省钱。据高流镇老范村的桃之家庭农场管理人员介绍,家庭农场共种植160亩水蜜桃,现在田间管理已经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机械设施有一部分自己购买,一部分通过租赁。他算了一笔账,没有使用这些机械设施前,160亩地的田间管理需要用工20-30人,要工作两三天。现在使用机械设备,用工可以控制在10人以内,用时可缩短至1天以内。植保方面,机械化可以节约化肥、农药使用量,施用喷洒均匀,更利于吸收,效率有所提高。成本方面,之前一个工一天80-100元,160亩可节约近40个工,加上机械使用、租赁成本,大概估算节约了30%-40%的成本,节省了60%-70%的用时。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联善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当前正是春耕春管的大好时节,新沂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全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春耕备耕。具体到水蜜桃产业,近几年新沂不断强化和提升水蜜桃产业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专家团队+示范基地+技术培训+品牌培育”产学研新模式,成立新沂水蜜桃产业研究院,推广了高效、绿色、智能化管理新模式0.5万亩,示范设施栽培、生草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栽培新技术、新模式。 (赵 娣 骆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