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稳字当头韧性足 1-2月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3月23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多数行业生产态势向好,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

  回看去年1—2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恢复性增长48.2%,今年在这样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增长尤为不易。面对各地散发的疫情,全省上下稳字当头,积极协调、保障生产要素供给,保重点、促增长,总体拿下平稳开局,展现了工业大省的韧性和潜力。

  高基数上再提升,

  “稳”字成为开年主旋律

  高基数上如何再提升?今年以来,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一个“稳”字,成为今年全省工业经济的主旋律。

  今年前2个月,各地经历了春节后有序复工复产和全力防疫稳产两个阶段。尽管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冲击,但1—2月,全省13个设区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其中,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9个设区市规上工业增速超过全省8.2%的平均水平。

  作为传统制造强市,无锡正走在创造第二个“万亿”GDP的高速发展之路上,在无锡市工商联副主席徐雪宏看来,稳中“优”进的发展既需要政府主导,又需要市场主体发力。要有突出抓手和重点支撑,比如参考浙江主推的小微企业园、南京力抓的规上工业企业等做法,依据无锡实际,重点引育、培植能够“牵头抓总”的增长动力源。

  重点行业成为全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压舱石”。1-2月,全省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5%。按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电子、电气机械、汽车、医药等行业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前十大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67.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74.9%,支撑作用明显。

  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集聚,成为引领拉动工业经济的新动能。常州市金坛区已形成整车、动力电池及配套齐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产业链生产企业超110家。“我区瞄准‘微笑曲线’两端,大力推进‘微笑经济创新行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金坛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兴产业拉动下,前两个月,金坛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44.1%,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6.5%。

  市场投资信心在稳步回升,全省工业投资实现了“开门红”。1—2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9.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

  金融数据是极好的“风向标”。今年以来,江苏银行业服务“制造强省”“科技强省”战略,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创新产品服务,至2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83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已达15%,较去年同期提升0.85个百分点,有效助力增强全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稳市场主体,

  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3月21日,苏州全市近1.2万规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尽管2月以来疫情冲击较大,但苏州工业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前2个月,苏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330.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完成1844亿元,同比增长13.2%。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纽威阀门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阀门制造商。厂区里,每天有2000多件产品发往全球各地。“我们一边抓防疫,一边抓生产,今年一季度跟去年同期相比,计划产量要提升30%—35%,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该公司阀门事业部副总经理赵裕来说。

  苏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金晓虎介绍,苏州一方面专门出台多项助企纾困的针对性举措,力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另一方面着眼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出20条120项政策,整体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也成为我省上下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促“青山常绿”的缩影。企业是稳市场主体的关键,前2个月,全省各类企业全线飘红,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规上工业1个、2.8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面对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能力,成为工业企业承压前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工业企业众多的江苏更是如此。数据显示,1—2月,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7.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稳步提升。

  迎“双碳”机遇,

  绿色工业破土而出

  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光伏行业前2个月并网10.86GW,增幅高达234%。在“双碳”目标和稳增长预期的大基调下,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也体现在产业链上游企业。今年1—2月,盛虹旗下斯尔邦石化的“拳头”产品光伏级EVA树脂通过提升装置运转率等措施,产量超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我们与下游光伏胶膜厂的订单饱满,产品实现全产全销。”江苏斯尔邦石化副总经理沈波说。

  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清洁能源将充当“急先锋”。为了不被国外卡脖子、让基础新材料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内一些企业早已开始布局。作为国内EVA光伏膜料领域的“头部”企业,2021年,盛虹旗下斯尔邦石化光伏级EVA产能国内占比约为70%。

  聚焦“双碳”新赛道,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不仅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也是工业大省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

  “全省上下正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人士介绍,去年以来,我省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5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86家,去年一年就实施了7个铸造项目产能置换。迎“双碳”机遇,江苏绿色工业已经到了破土萌发之时。

  记者了解到,为更大力度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今年我省将以节能降碳为重点狠抓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安全的制造业发展方式。根据计划,今年将对全省500余家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碳核查,摸清碳排放家底;同时选取15个重点企业开展碳排放监测,逐步构建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技术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在江苏落地。(记者 付 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