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人民日报:探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尽最大努力让感染者尽快康复

  方舱医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上海已建成100多个方舱医院,床位数逾16万张。有不少方舱医院规模巨大、收治人数众多,且“进舱”“出舱”快速运转。4月12日,记者走进收治近1.5万名感染者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实地采访运行情况。

  全情投入,改善医疗服务

  从早上8点到凌晨2点,张燕平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工作。作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援沪方舱医疗队医疗救治组组长,她所在的新国博方舱医院N1舱,是一个大舱,入住1500多名感染者。

  如何匹配医疗需求?“一进舱,我们就一对一做健康评估。”张燕平说,将感染者分成绿黄红三类,绿色代表无症状,黄色表明有低热、头疼等轻微症状,红色则表示有肿瘤等合并症,需要密切观察。根据分类,N1舱将“红色”重点患者安置在护士站旁,能给予最快、最多的照料。

  在住着约1500名感染者的N4舱,江西援沪吉安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沈建忠刚完成交接班。即便吃饭时间,找他的电话也是一通接着一通。

  “第一次走进这么大的方舱,我就感觉挑战不小。”沈建忠说。怎样安抚大家的情绪?怎样照顾有基础病的感染者?如何防止医务人员感染?一周多来,他和同事全身心投入,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N4舱特点是小儿感染者较多,最小的才1岁。“我们专门配备了儿科医生和心理医生,还建起亲子病房,尽可能让同样被感染的家长陪伴孩子。吉安医疗队负责700多名感染者,亲子病房就有280间。”沈建忠说。

  新国博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疗领队方邦江教授,曾参与过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科的救治工作。他介绍,中医药疗法已在新国博方舱医院全面推广。中医药充分发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施治优势,为感染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好几个舱内,医护配比是1∶5,护士要承担相当多的工作量。观察病情、体征监测、心理疏导……除了繁忙的日常工作,还有不少群众的“操心事”需要解决。

  一天深夜2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援沪方舱医疗队护士长魏文桂刚下夜班,一名感染者辗转联系到她,语气十分焦急:“我爱人和孩子忘了带钥匙,被锁在门外很长时间,能不能帮忙把钥匙送回家?”

  魏文桂赶紧将情况上报指挥部,之后又联系方舱内人员给钥匙消毒,并安排专人交接,再通过社区派人送到家。“群众有困难,能帮尽量帮。”方舱里的急事难事、苦活累活,护士们做了许多。

  以真心换真心,方舱的“住客们”看在眼里。“我刚进来时浑身酸痛,医生护士天天关心我。身体恢复后,又邀请我们参加健身操等活动。”感染者黄女士说,医疗队员不远千里来帮助上海,令她很感动。

  全力付出,做好后勤保障

  走进天津援沪医疗队储存物资的一级库,医疗队常务副领队万健正忙着清点物资。在他身后,成排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各种物资箱。“我们4月3日到达上海时,随队带足了15天的物资量,仅医疗防护物资就有近3000箱、约50万件,最近上海又给我们补充了不少,现在物资比较充足。”万健说。

  正说着,几名医护人员来领取防疫用品,万健早已把当天所需物资分门别类归置好,摆放在指定区域。“提前做好清点,也是想让医护人员少为物资操心。”万健告诉记者,方舱内的医护人员每6小时一个班,24小时轮班上岗,“别看只有6小时,穿着密封的防护服,身体负担还是比较重,希望他们出来尽量多休息会儿。”

  方舱内部,也需要专人统筹物资分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宫睿,承担着W3舱后勤物资组组长的工作。“进入方舱就意味着从清洁环境进入了污染环境,所以方舱内的物资配送主要由医护人员自己来完成。”宫睿说,W3舱内有1300多名感染者,医护人员要和工勤人员、志愿者等一道努力,才能完成物资分配。

  方舱里人员众多,必须及时清运大量垃圾。“看见那些一人高的医废垃圾桶了吗?”魏文桂指向远处,“那都是我们在方舱里小桶装大袋,再大袋装大桶运送过去的。”N1舱每天有4名护士参与运送垃圾,一趟下来全身湿透。

  做好方舱的生活保障,还要尽力解决吃饭、用药等方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宫睿介绍,现在大部分餐食属于普通餐,但后勤方面也会根据感染者实际需要,尽量丰富供应。此外,医护人员准备了各类急、慢性病治疗药物,基本能满足日常用药需求。

  工勤人员也承担了方舱后勤大量的重活、累活。记者碰到魏锐时,他刚换下防护服。他所在的“医管家”公司专门从事医疗后勤保障工作。在方舱里,他每个班次平均要运送四五十桶垃圾。“穿着防护服干活,不能喝水、上厕所,眼前都是‘汗蒸汽’,就跟蒸桑拿一样。”他说。尽管在方舱内做后勤并不轻松,但魏锐和工友们依然乐观积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全员合作,共促平稳运行

  “两年前武汉发生疫情时,由我们医院接管的武汉客厅方舱是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家紧急调派了8支国家援鄂医疗队支援,首批就有上海医疗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回忆起两年前的点点滴滴,“现在,轮到我们为上海尽一份力了。”

  当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分为3个舱,最大的一个可容纳600多名感染者,而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共有10个方舱,每个舱容纳感染者1300至1500人。规模如此大,人数如此多,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的医护人员有4班,分为医疗、护理、物资保障等小组,每个小组任务明确,团队沟通顺畅,加上详实、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保证每个方舱都能高效运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王增光参与N1舱的管理工作,自接管以来,N1舱内1500多张病床基本没空过。

  从收治新的感染者到办理康复者出院手续,从日常医疗到救治急症重症,从送饭送水到清运垃圾,事务繁重,都是方舱管理人员需要统筹考虑的内容。“每次值班下来,都会缺水、疲劳,但没有一个人叫苦。”王增光说,各方团队紧密合作、辛勤付出,保障了方舱正常运行。

  中医讲求心神统一,不仅能治病,也能很好地调整情绪。“不少人进方舱时情绪低落,我们带大家练习‘八段锦’,有效缓解咳嗽、胸闷等症状,同时减少失眠、烦躁,提振积极心态。”负责N5方舱的江西九江市中医医院院长伍宏泽介绍。

  细节决定成败。院感防控是加强方舱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护士长高新星介绍,她和同事负责严守医护人员、车辆和物资的“入口关”。一方面落实“人防”,对所有方舱相关的工作人员强化管控,严格检测体温、检查防护穿戴情况;另一方面做到“技防”,加强院感防控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再加上“器防”,规范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使用,实现人、技、器“三防”融合。

  “每个方舱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信心努力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完成任务,平安顺利回家。”高新星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4日 03 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