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原本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对文旅行业而言,却似身处寒冬。“安排千万元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团队游客奖补资金”“对因疫情防控客流受到影响的星级酒店,给予适当补助”……面对严峻形势,江苏各地如何助企纾困?文旅从业者又如何“雨夜赶长路”?人民网对此展开调查。
“行业之冬”来了
卖酒、卖海参、卖芒果……仅从赵勇的朋友圈来看,很少有人会想到他是一家旅行社的老板。
“不带货就待业,我做微商实属无奈。拿眼下在做的芒果来说,由于带货、自营渠道多,每单利润只有4元左右,但凡遇到有磕碰、坏的,客户要退货,那就成了赔钱买卖。”赵勇在旅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2016年,他在南京市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团队规模一度接近30人,年销售额超3500万元。然后,反复的疫情却一把扼住他“事业的咽喉”。
2020年初,疫情的第一波暴发就让赵勇感受到了压力。从武汉封城算起,赵勇所经营的南京观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陆续接到了不少退单。
“时值春节,订单中的出游人次为1300人左右,人均消费金额为4500元。当时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将钱款全额退还消费者,这直接导致我们资金周转困难。”赵勇介绍,游客的机票、酒店、车队相关费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预付资金的操作模式,短期内想把钱快速收拢回来几乎没可能。彼时,包括大年初一、初二在内,他们公司的23名员工整整加班一个星期,想尽一切办法凑出了需要退还客户的全部费用。
“当时办公室鸦雀无声的场景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处理完最后一笔退款,办公室小姑娘看着满桌子的退订单据,突然就泣不成声,哭声打破了当时的集体沉默。”赵勇说。
疫情期间,赵勇精简了公司人手,还卖掉了一套自住房产,到手的210万元,全部用于支付辞退员工的工资、违约金、部分供应商的团款,以及填补一些因为对接公司倒闭而要不回来的款项。
赵勇说,夏天是出游旺季。他们去年夏天砸重金为“暑期游”做准备,可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再次“吃掉”了他已为数不多资金。“春节游”同样是旅行社的一波赢利点,但疫情再次把他们今年2、3月的营业额“封零”。“虽说歇业,可包括每月7200元的房租物业费,员工7500元基本生活费和7964元社保费用,可一分都没有少缴。”赵勇说。
与赵勇同样处境的,在文旅行业不是少数。数据显示,2022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
据媒体报道,近期,苏州市国际旅行社协会、苏州市国内旅行社协会、苏州市旅游创新研究会、苏州市旅行社商会、苏州市旅游文化产业协会前赴183家会员单位了解实际情况,截至3月30日,所有旅行社应政府要求已经再次停业,各家的平均亏损额320万元/家,员工自动离职率超30%,超过90%旅游社已无法支付四月份员工工资、社保基金、房租。
“政策之手”托举
四月的南京城,春暖花开。各景区熙熙攘攘本地游人,让人感受到久违的“烟火气”。23日晚,有着“南京记忆文化空间”之称的老门东,奏响了“城墙音乐会”。
南京市民周女士原想带着孩子吃吃美食,逛逛老街,却在明城墙下被音乐吸引。“现场演奏的一首曲子中,从爵士味道中听到了中国风,西洋弦乐与古典园林碰撞,很符合门东街区的‘腔调’,听起来很是享受。”周女士说。
作为促进文旅复苏的关键一招,门东街区已陆续开始推出活动。目前街区90%店铺已恢复经营,但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日最大承载量及瞬时最大承载量不超过核定值的50%。“为积极落实省市助企纾困的政策举措,倾听企业声音,我们后续还将牵头银行机构,计划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补贴等,并联动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推出闸机验码、一码入街,为市民游客进入游览提供便捷,有力提升客流人气。”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姚涵说。
眼下,江苏各级助企纾困政策措施陆续颁布。从省到市再到县区,政策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文旅行业的扶持。这些与文旅业“钱袋子”密切相关的政策,让不少命悬一线的文旅业从业者既看到了希望,又产生了新的期待。
继“苏政40条”后,江苏于4月18日追加了“江苏助企纾困22条”。新政提出,将将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等政策,扩大到旅游等5个特困行业;省财政将支持各地对(含电影和新闻出版)等行业企业防疫物资、消杀服务等支出。
对比去年9月江苏省文旅厅、省财政厅出台的《关于助力文旅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出台的“江苏文旅16条”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在资金扶持上,省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提前到上半年就完成;在奖补政策方面,侧重城市微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方面发展良好的旅行社企业,促进转型引导。
无锡市继3月25日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后,又于4月11日新增12条补充政策。其中明确,对市区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今年以来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按参保人数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稳岗补助。行业内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各地区按停业时长分档给予不低于2000元、最高2万元的停业补助。
玄武区是南京中心城区,山水城林的生态资源,十朝都会的历史文脉,是该区的核心竞争力。4月5日,“玄武助企纾困20条”发布,一揽子举措目的明确:直击文旅等行业面临的现金流痛点,提振从业者信心。
除资金补贴外,去年开始,淮安市盱眙县着手将众多景点上“云”,为当地景点造势。游客翻看“盱眙文化旅游资讯”微信公众号,便能欣赏到明祖陵二月兰的摇曳多姿,铁山寺的醉桥春色,以及亚洲的最美星空。景景不同,皆为胜况。“疫情下的旅游业发展,说到底就是能够生存下来。” 盱眙县委书记邓勇表示,盱眙正致力于为本地百姓定制游,为外地游客云端游。以此推动当地第一山AAAAA级景区创建来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现文旅产业发展向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大象转身”亟需借力
“五一”小长假,素有“黄金周”之称,也将是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盈利档期。
据健康时报报道,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发现本土疫情,结合当前疫情点多面广的情况,多位专家倡导就地过节。“近一段时间地区之间的交叉传播明显,一些地区感染基数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全国动态清零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五一期间,应倡导就地过节,不组织、不参与大规模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武汉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授宇传华说。
途牛旅游网副总裁齐春光介绍,到目前为止,多个省市已启动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及暂停“机票+酒店”业务。大部分“国内长线”产品已停滞。“从各省情况来看,短途游、省内游是旅游业这个小长假的发力方向。”
旅游业的脆弱性在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都格外依赖“流量”,产业运行停滞了,相当于“动脉”被切断了,每一次文旅业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的客源中,不少都是老粉丝,还有不少是‘老带新’入圈儿。想达到一个不错的上座率,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南京国民小剧场品牌运营总监黄圆圆说,4月18日复工以来,他们在微信公众号只宣传了5月7日举办的“永熙相声大会”。但实际上,他们在4月29日已有节目安排,目前已经给不少老顾客发了短信,在为未来的演出蓄力造势。
重振旗鼓,是眼下文旅从业人员的事业关键词之一。与此同时,有着“朝阳产业”之称的文旅业,面对疫情不断反复的局面,“革新”也在悄然间发生。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秦小斌在工作中发现,目前传统团队旅游越来越少,客源开始大量来自城市周边,这就要求景区向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倾斜,比如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
“大浪淘沙”后的个体从业人员,也有不少已初窥新发展路径。
疫情之下,南京导游张真好转战“云导游”。他只需一部手机、一架云台,就能带着五湖四海的游客领略金陵美景。
看一场张真好的直播,你就会发现,他的语速很快,两个小时的直播里干货满满,知识点十分密集,仿佛看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讲座。比如一场关于玄武湖公园的直播,他从玄武门何时兴建,说到假山瀑布的宋代太湖石,再聊到郭璞墩的主人 …… 短短几百米之间,时光已纵横千年。
“其实4年前我就开始拍一些短视频了,那时候设备也不专业,就是带团的时候逮着谁,让谁帮我按一下,拍出来都是乱晃乱抖的。”张真好回忆说,导游的工作很稳定时,并没有把短视频当成事业来做,但是疫情暴发之后,他的想法变了。没有实体的游客,怎么办呢?可以把以前带团的这一套搬到互联网上,把城市的历史文化通过镜头的形式继续传播。每当不能出门时,他就宅在家里拍视频,介绍南京的历史风物,能出门了,就行走在各个景点街巷间,马不停蹄。
几番尝试,张真好通过“沉浸式云游南京城”,在抖音等多平台吸粉已超百万。与过去的“线下”导游经历相比,他不仅省去了出差在外的舟车劳顿,收入同样提高了不少。“收入主要来自于文旅景区的门票以及推广,还包括文旅酒店的推广等。”张真好说,尝到甜头之后,他带领40多名同行成立了“嗨侃苏大强”直播团队,转战“云导游”行业新赛道。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新导游报考人数逐年递减。原先的导游改行不干了,新导游不考了。等疫情过去,旅游恢复,导游就青黄不接了。我们向云端转型,是在疫情下的行业自救,也是在保留导游这个行业的种子,希望疫散云开之后,星星之火可以再次燎原。”张真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