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人民日报:大上海保卫战中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保障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上海2500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问题一度变得较为突出、广受关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清零攻坚”同时,确定“保基本、全覆盖”工作目标,在国家有关部委协调和兄弟省区市支援下,紧紧依靠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直面困难挑战,投入大战大考。

  难度空前——

  一场遽然而至的保供仗

  3月27日上海发布通告,3月28日起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地区,4月1日起对浦西地区,分别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根据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上海随后开启了全域静态管理模式。

  有人算了一笔账:2500万人的刚性食品需求,每天按人均1.5公斤算,就是3.75万吨,按一辆集装箱卡车运输20吨测算,每天需要1875辆。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一大一小”特点十分突出:“大”在常住人口有2500万,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小”在地域面积只有6340.5平方公里,在京津沪中面积最小。这些数字具体到日常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上,全市85%的粮食、75%的菜肉、65%的蛋奶靠外省区市供应。

  平时上海从事食品供应及餐饮服务的人员近百万人,仅外卖骑手就有10余万人。静态管理模式下,交通线中断,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店、超市关闭,服务业人员被封控在了社区。阻断病毒要“静”,保供保畅要“动”,怎么平衡?同时,有的问题单靠上海无法解决。这是城市管理者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困难,吓不倒在党领导下的上海人民。

  货畅其流——

  打通保供运输大动脉

  保供,先要保“畅”,货畅其流。

  4月初,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进沪绿通车从每天3000辆左右骤降至约600辆。

  以前,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的老客户早上打来电话,山东临沂市经营蔬菜基地的曹伟便组织采摘、打包、装车,下午出发,次日凌晨便开进了江桥。上海本地批发户早已候着,新鲜蔬菜被带回菜场摊点,很快进了市民菜篮子……疫情一来,曹伟的客户被封控居家,订单没了。

  即便接到上海订单,运输中也会遭遇被堵的境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通报显示,截至4月10日,长三角地区有24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关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全国开出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措施,全力打通“堵”点……5月中旬,入沪绿通车恢复到每天1500多辆。

  上海市也被“逼”出了新招。

  只换车头不换箱,外地司机不进沪——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协调下,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启动,苏浙皖大力支持,疏通物流堵点。4月初,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两个生活物资保供中转站投用。平湖中转站只用60个小时就完成地面硬化,每日最高承载货车200台次,满负荷运力约4000吨。

  5月12日,记者穿着全套防护服走进平湖中转站。占地4.5万平方米的中转站分为内、外场,各自闭环管理。带路小哥马博骑着电瓶车,将载满商超食品的“鲁US3317”冷链集卡引导至接驳点。这边,全车消杀后卸下挂车,司机杜师傅开着车头驶离;那边,车师傅开着“皖G06839”车头驶来,消杀后“咔”一声接驳上挂车,把物资运往上海青浦。一卸一装,耗时15分钟,两车司机全程无接触。

  市区再设中转站,外地司机不带“星”——

  上海市内的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开设中转站,严格闭环管理。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一批经过报备的货车司机手机号作了“脱敏”处理,司机卸完货即返,行程码不带“星”。5月13日,来自云南昆明的司机乔师傅满载蔬菜运到江桥,卸完就走,“行程码没带‘星’,再跑上海没问题。”

  着力本地挖潜,做好产销对接——

  上海启动每天2000吨的绿叶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市蔬菜集团与自有的50余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77个主供应基地做好产销对接。千方百计抢播抢种,本市自产绿叶菜从日上市不足1500吨恢复到3000吨以上。

  上海有难,八方支援——

  从公路、铁路、陆水联运到空运,来自全国各地的保供物资、捐赠物资迅速集结,有力缓解了上海保供压力。4月12日,辽宁省精心组织2300吨蔬菜和食用油,全程冷链运输,分三批抵沪。两天后,上海普陀区中远两湾城的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图:“满满当当太新鲜了。感谢辽宁老铁!”随黄瓜、豆角、青椒一起进入画面的,还有一张写着“辽沪同心,携手抗疫”等字样的红色纸条。

  截至5月20日,各地援沪生活物资近3万吨。

  通力合作——

  政府、市场与“团长”拧成一股绳

  保供,就要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浦东封控第一天,唐镇的彭女士很沮丧,5点50分起床下单订菜,又没抢到。

  2公里外,盒马鲜生恒生万鹂广场店,当天又有5名快递小哥被封控在家。门店经理王伟看了眼员工名单,“折损率”近四成。

  30多公里外的普陀区桃浦镇物流园区,物流经理苦等6个小时,约好的运货司机迟迟不到,电话那头也焦躁:又堵在高速路口。

  随着静态管理时间增长,各种问题不断冒出,居民网购难,政府保供物资发放也难。保供,一度成为群众诟病的话题。

  浦东新区有650万常住人口、260万户家庭、46.5万名散居人员,每一轮发放保供包都超过300万份。给每户家庭发一份5公斤保供包,得装满600多辆集卡。集卡无法进小区,要找足够大的场地,没日没夜卸货、分装,再装上小货车,挨个送抵小区。生鲜食品保质期短,再叠加高温、雷雨天气……一名街道干部说:“想想头都急炸了!”

  货源、人手、网点缺一不可,怎么走通“最后一公里”?

  “政府之手”应变克难,释放保供力量。4月7日开始,上海以集采集配、平价套餐作为保供主要方式,最大限度覆盖市民的基本需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下,将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电商大仓、中央厨房等网点解封出来,允许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走出封控区,回到保供岗位,努力做到节点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能出尽出。

  “市场之手”及时跟进,调剂充实力量。“多多买菜”虹桥临空园区临时仓库负责人樊志华赶紧去小区“捞人”,经过艰难沟通,大部分员工回来了。实在出不了小区的,就地转为团购“团长”。

  生鲜电商平台纷纷转型社区团购。盒马鲜生套餐团购的门店效率,是个人订单配送的5倍以上。

  两三天后,上海电商单量快速上升,“团长”火了。社区团购,让保供局面为之一变。

  “不管啥时,送货就行。”浦东新区花木街道联洋社区第五居民区的彭瑷莉恳请司机。身为“团长”,她肩负着4000多户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常常凌晨5点收货,组织志愿者一箱箱从卡车搬到三轮车,再送到楼栋。

  政府、市场、团购形成合力,人、货、场的潜力逐渐释放。

  “我每天要接200多单。”5月12日中午,在临空园区“小哥驿站”,京东骑手邓斌刚做完核酸采样。京东集团从全国各地调遣的分拣、快递小哥超过4000人。上海各区利用社区党建中心、体育场馆等,建立了275个“小哥驿站”,可为1万多人提供住宿。

  5月中旬,上海市商超卖场、电商、批发市场等企业保供人员在岗总数从最初3.78万人增加到7.41万人,运营商业网点从不到1400个增加到10625个。无数的党员和居民志愿者,跟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一道,挑起了生活物资从小区门送到家门口的“最后一百米”重担。随之,12345市民热线关于“买菜难”的投诉显著下降。

  托底保障——

  服务特殊需求人群

  保供,特殊人群需求是一项难题,容不得半点闪失。

  上海1400余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有533万人,占36.1%,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80万,很多人不会用手机,不会团购,不会在网上求助。有的老人需要提供菜、蛋、奶自己烧饭,有的则需保供一日三餐。

  街道党工委、居村党组织冲在了第一线,当起了老年人的“暖当家”,对每一户老年人摸清底数,开展差异化生活保供服务。具备防疫条件的社区食堂保留为社区老年人供餐,由志愿者送上门。需要清真餐的提供清真餐。不具备条件的社区,由市属国企光明集团、百联集团等提供民生服务。

  美团、饿了么、永辉超市等面向老弱病残孕人群开设应急特殊通道,高峰时每日受理3万多条“急单”。“叮咚买菜”时常收到一份特殊“催单”——市保供专班逐日整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排名靠前的小区、街道名单,要求优先保障。5月初,“叮咚买菜”对老旧居民区集中的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数十个小区,采用定向集单方式保供。

  在政府解决全市2万多名家庭困难重疾患者生活保障的同时,社会组织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守“沪”家庭箱,内有大米、挂面、食用油、奶粉、猪肉罐头等。复星基金会推出“老吾老”项目。上海市红十字会为肿瘤患者、失智特困老人提供多轮救助。

  稳字当头——

  “保基本、全覆盖”稳定人心

  保供,物价稳是稳市场、稳民心的关键。

  4月上旬,一些市民家中冰箱渐空,市场蔬菜等价格一度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稳字当头,解决“有没有”,还要关注价格稳。

  “保供防控同部署,保质保量保基本,全面覆盖不遗漏。”上海及时确立保供目标和工作机制,要求各区发放稳质稳量的保供礼包来稳民心,用稳货源、强监管来稳价格,用公开透明、即行即改来稳信心。

  政府力量关键时期撑得住。上海各区多轮次发放生活物资保供大礼包,要求“保质保量,送到家门”“集采集配,平价套餐”“保基本,全覆盖”,提高礼包发放透明度和预期性。

  推动肉菜平价直供社区。各区通过批发市场主渠道或直接与蔬菜主产区、肉类加工品牌企业对接,选定肉菜套餐品种、规格、包装、价格和运输方式等,将套餐清单下发各街镇,由街镇提前两天收集社区居民需求,统一下单、统一结算、统一调度、统一派送。其中5月1日至19日,累计直供社区带肉套餐39万份、蔬菜套餐41万多份。

  “民有所呼,解决不能过夜。”市保供专班每天汇总12345等热线投诉问题,制成“排行榜”,督促排位靠前的区和街道加速改进。

  在这个“排行榜”上,长宁区保持低位。在政府大礼包采购、发放中,长宁区突出精准、精细和全覆盖,根据市民需求及时调整。封控久了,调料、卫生纸、垃圾袋该用完了,那赶紧发;算算时间,洗发液也该没了,加进大礼包;发现想吃生鲜猪肉的呼声很高,那就在发放中安排……对特殊需求人群,重点关注、定向发放,争取不漏一户。

  “守护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守得牢居民心尖里的安全”。针对少数干部在发放保供物资中侵害和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上海市纪委监委迅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截至5月18日,已核查保供物资采购发放领域问题线索240条,党纪政务立案14人,组织处理9人,通报曝光3批9人。

  群众热议保供物资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迅速“伴随式”介入保供全流程。3月2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截至5月17日,全市累计查办保供相关案件1181件。

  5月17日,上海全市实现社会面清零。5月22日,上海跨区公共交通启动恢复。上海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开始稳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从春到夏,全城静默的上海星火闪烁、微光成炬——那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奋战在大上海保卫战的无数身影。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4日 03 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