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村里有了“诸葛亮” 浙江着力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引擎。记者从5月24日召开的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浙江组织开展“五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主题实践活动,将以农创客、规划师、农技师、工程师、艺术家为重点,培育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动引导各类人才走进乡村,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打造一支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乡村人才队伍,浙江打算如何引增量、优存量,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

  集聚五路人才

  放眼全国,浙江乡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按照24日公布的新计划,浙江给自己定了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250万人以上。

  截至2021年,浙江省乡村人才总量突破200万人。这意味着,浙江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广袤的乡村创造近50万人的乡村人才增量。

  “增量”从何而来?五路人才成为关键抓手。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的多元化需求,五路人才分别瞄准产业、规划、技术、数字、文化等五大行动方向,全面激活乡村人才动能。

  比如,结合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以及“两进两回”行动,遴选农创客、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等人才,要用创新思维碰撞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火花”;帮助乡村梳理资源资产、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浙江提出要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光要遴选优秀的乡村规划师参与乡村建设工作中,还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熟悉乡村规划的本土人才。

  “外部引入、内部培育,都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途径。除了用好‘增量’人才,我们更希望这些人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培育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分级分类、系统联动”的原则,浙江将在省级层面遴选500名左右人才,市县各遴选5000名左右人才,三级联动共组织万名左右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建设。

  在开化县一片3700亩的稻田里,正藏着这样的奥秘。来自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先后开展了30多个高粱新品种的研究试验,最终选出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品种,建成了这片“致富田”。截至目前,省内16家高校院所先后向开化县派驻科技特派员141人次,累计培训农民5.95万人次,帮助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7.82亿元。

  留得住又用得好

  如何让人才在乡村“留得住”“用得好”,真正发挥创新驱动能力?浙江全力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提升乡村人才集聚力、竞争力、支撑力。

  日前,杭州市临安区11个村面向全球发出乡村运营师“招贤令”。去年,临安区文旅局创新村落市场化运营模式,对村落景区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摸底调研,形成村落景区运营招商项目库,通过举办招商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招引村落运营商,目前已有20个村落与运营商签约“结对”,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

  “打造乡村聚才引才吸引力,平台是关键,而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发展方式的不断出现,也要求我们及时形成相应的机制保障举措。”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正探索乡村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将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支持机制和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以开化县为例,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这座山区小县创新机制,打破原有人才认定“一刀切”的分类壁垒,将省级科技特派员纳入人才管理,每年还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省派人才年度考评、项目资金配套、招商引智、科研成果等。

  为全面提升人才的获得感、便利度,我省正进一步加大乡村要素集聚和机制保障力度。绍兴市推出人才落户“零门槛”、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绿卡”、根据人才层次发放房票和安家补贴等保障政策,以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全省金融服务持续推动重心向农村地区、山区26县下沉,目前,山区26县118个县域分支机构已拥有与市级机构一致的审批权限。

  围绕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目前,浙江已先后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金融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我们组建了全省‘金融联络员’队伍,动员金融机构常态化走访对接乡村人才创办的项目、企业,提升人才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便利度。”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4月末,我省已有金融联络员2.5万人,累计走访各类乡村人才企业10.5万户,共解决融资需求4336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9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