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彰显人民至上 浙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合力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记者 沈吟)最近,一个发生在浙江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故事,写进了国务院新闻办新发布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2021年初,《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义乌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15家基层立法联络站,将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开到餐饮街区,与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的业主面对面讨论。

  这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20年7月落地义乌以来,已有136条意见建议被全国人大吸收采纳。

  一条条充满“烟火气”的意见建议,直通国家立法机关,写入国家法律条文。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浙江基层实践的生动诠释。

  五年来,浙江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各个环节,积极实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肌理、百姓生活。众多根植浙江大地的民主实践,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全链条,彰显人民至上

  “你的意见很重要,邀你来为省党代会建言献策啦!”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浙江百姓的“家事”。今年4月起,我省在全省各大媒体平台开辟专题,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省党代会工作相关意见。

  一个个来自基层的金点子,通过网络从民间直抵省委。

  这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也是浙江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浙江的探索由来已久。

  “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百姓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浙江率先建立以来,不断深化完善。和以往不同,今年的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首次以政府工作报告之外的清单形式,单独列出“十方面民生实事落地落细清单”,并在“浙里办”同步上线“民生实事小程序”,方便群众参与跟踪监督。

  浙江在全国首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五年来,实现市县乡三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和街道层面民生实事项目票选推荐全覆盖。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列为重要立法任务,草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从民生“关键小事”成为代表“票决大事”,再到开展“票决制立法”,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创新探索,深化了人大监督、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以民主的方式来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在嘉兴,民生议事堂这一在全国首创的基层民主形式,已成为人们协商议事、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

  发轫于海宁的民生议事堂,率先推动政协协商向县以下基层延伸,把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的家门口,拉长了协商民主的链条。当地乡镇、街道建立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多方收集民意,掌握基层实情。协商结果则以协商纪要等形式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其中重要问题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让群众“不白来”“没白说”。

  这一探索丰富了“有事好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受到全国政协肯定:“希望继续探索,为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作出贡献。”去年8月起,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民至上”理念深深镌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程中,勾勒出百姓美好生活的蓝图。

  全方位,不断拓展领域

  为“快递小哥”立法!今年3月,全国首部快递业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该法规在审议期间,征集各类意见建议千余条;浙江的立法工作者还跟随快递小哥体验真实工作状态……

  都说立法是“阳光下的民主”。从提出立法项目、制定年度计划、起草法规草案、调研征求意见,到审议法规……浙江坚持公开化、民主化,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提高立法质量。

  近5年,我省出台10余部全国首创的地方法规规章——为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立法、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立法……一个个“首创”回应民众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立法,是求取最大的社会公约数。每一部法规都装满了民意民生,折射了社会万象。

  基层立法联系点从无到兴,成为民主民意表达、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民主平台。如今,省人大常委会设立的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省司法厅确立的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遍及基层各领域,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深度参与全过程民主实践、有机融入整体智治。

  截至2021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对13件法规草案提出1000多条意见建议。

  随着时代变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参与到国家治理实践的各方面,参与到经济社会管理各方面。

  小到家长里短、大至国计民生,群众民主表达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民主参与的广度越来越开阔。

  2021年1月,杭州出台全国首个加装电梯政府规章《杭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需要经过沟通协商、项目表决、公开听证等环节。正是有完善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截至2021年底,杭州市累计加装电梯3219台,共惠及约3.9万户住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民生“关键小事”有商有量,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渠道同样畅通。

  浙江充分保障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利,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把社会风险评估拓展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众活动等方方面面。

  去年,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2年底,除依法不予公开的事项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都将听取公众意见。

  浙江还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各地12345热线全天候服务,为群众纾困解难;“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一个口子收集民意大数据,系统整合各级各类民意反映渠道,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监督政务的平台。

  全覆盖,百姓广泛参与

  杭州大运河畔,一杯特殊的“红茶”飘香。

  红色引领、以茶叙事、共商民生——拱墅区小河街道的“红茶议事会”,在党建引领下,组织居民共商小区邻里事,已助力破解了300余项治理难题。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民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浙江,城乡基层民主治理“落地生根”,群众参与日常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日益深入广泛,成为解决问题的管用之道。

  我省率先破题,探索推进街道一级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全省488个街道均设立人大街道工委,成立了街道居民议事组织。在省级层面首个制定出台街道人大工作条例,为全国人大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提供了浙江经验。

  温岭“民主恳谈”历经传承发展,已从初期对话式的恳谈、协商,深化到参与式的决策、预算等。

  宁波在全国首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基层民主治理实践,成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浙江样本”。2018年,“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起源于桐乡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经验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被全国各地借鉴学习。如今,浙江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不断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

  民主,扎根广袤的田间地头。截至去年12月,浙江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有2.3万多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国家级的民主法治村(社区)有210个,省级的民主村(社区)有2821个。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正是在一次次“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的过程中,群众真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代表联络站、委员会客厅、乡贤议事会……基层平台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制度愈加健全,有效提升群众民主政治参与实效和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分布全省的5800多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8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就地就近编入,在乡野间、市井中连点成线,织就一张全面覆盖基层的社情民意“搜集网”,打通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温州五马街道代表联络站,60多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每个月20日轮流进站接待选民,走家入户听取民意。自2017年以来,共接待选民3600多人次,推动解决问题390个。辖区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233件,切实把百姓呼声带到“两会”上,摆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

  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成为浙江着力打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有了属于他们的“会客厅”。全省115家政协委员会客厅,面向海归人才、网络作家、侨商侨眷、非公经济人士等40多类人群。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走进会客厅,线下会客、线上聚客,“朋友圈”越拓越广,“同心圆”越画越大。

  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之治”。锚定“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高地”的目标,浙江大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足音铿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30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