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系统性重塑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科技“四梁八柱”撑起创新浙江

  浙江在线7月11日讯(记者 曾福泉 何冬健)日前,浙江科技创新工作连续第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浙江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所取得成效的缩影。目前,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已成为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强省。

  浙江如何做到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未来五年,全面转入创新驱动模式的动能又来自何处?

  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一个关键因素是,浙江举全省之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并通过系统性重塑,初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以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省实验室为龙头,构成核心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等构成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科技领军企业和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

  自2016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以来,浙江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走出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

  跻身“国家队”,是浙江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最鲜明有力的举措之一。从2017年9月之江实验室横空出世,到2022年5月10家省实验室完成“战略拼图”,浙江以超常规举措打造国家实验室“主力军”和“后备队”,构建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创新策源能力迈上新台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目前,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浙江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西湖实验室、浙江大学脑机交叉研究院加快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海洋、能源等领域的省实验室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浙江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我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主平台,联动推进和拓展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中科创走廊等科创大走廊建设。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施的国家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占全省三分之一,全省超60%的国家科技奖和省科技奖一等奖成果在这里诞生。

  不仅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龙头牵引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构成这一体系的主体力量也在持续壮大、结构不断完善。目前,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首批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已启动建设,吸引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等积极参与,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全省各级新型研发机构已达200余家,汇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动能。2021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投入累计近80亿元。

  “中心正集中力量推进蓝卓supOS工业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我们称之为‘工业安卓’。”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庄开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2000余家制造业企业应用“蓝卓”系统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共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

  浙江广大企业融入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通道越来越开阔,组成该体系基础雄厚的生力军。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三位,形成“5个百分之八九十”格局,即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80%到90%。企业研发机构蓬勃发展,全省累计布局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91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居全国第二位。

  引领性成果服务“国之大者”

  我国科技创新正从模仿、跟随迈向原创、引领,在这一进程中,科创载体和平台担当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任务。

  走进之江实验室南湖总部园区,实验楼墙上两行大字分外醒目:“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以无我之境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之江实验室一出生就肩负建设科技强国的浙江担当,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后,职责使命更加明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当前,之江实验室以智能计算为核心方向,积极抢占支撑未来智慧社会发展的智能计算战略高点,“之江·南湖之光”智能超级计算机、百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

  “国家科研机构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负责人说,材料所是“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近年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取得一系列突破:研发的新一代海洋重防腐材料体系及大型钢管桩整体防护技术,为涉海重大工程设施装备提供长效腐蚀防护支撑;纳米晶合金带材关键材料与器件保障5G终端无线充电的自主供货;支撑宁波打造磁性材料集群,摘得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金名片”。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使命,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浙江大学聚焦国家战略和国际前沿,大力推进学科会聚造峰。今年3月,浙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新增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西湖大学今年面向浙江省开展“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选拔立志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愿意投身基础科学领域的优秀学子,为实现重大科学理论突破及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

  科技企业在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中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致力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位于温州的中国眼谷,100余家科技企业分布于眼健康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中,不少科创团队带来“全球领先”“国内首创”的技术,它们的孵化成长为温州眼健康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裂变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浙江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充分的自主权,实施高度灵活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激发科技人员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迅速组建“政府成员+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急用先行,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以赛马激励机制等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和预警预测、临床诊疗、药物等领域的40个重大项目加快研发,一批“全省首个”“全国首次”“全球首例”的硬核成果在一线应用。

  面对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面对铸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需要,“单打独斗”“包打天下”行不通。以人工智能计算技术为催化剂,去年,之江实验室联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水稻研究所、上海大学等单位共同牵头搭建了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加速促进智能计算与材料、制药、基因、育种、天文等领域的深度耦合,支撑我国重大战略领域的科学研究。

  为科技人员加速“松绑”,拆掉各种无形的栅栏。浙江大学等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成果转化时间平均缩减3到5个月;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工作,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在科研人员发挥活力的同时,浙江建立了创新资源向重大平台、顶尖人才集聚的配置机制。“我们正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科技资源与平台载体、顶尖人才、研发投入紧密挂钩的配置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集聚裂变。”省科技厅负责人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7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