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0日讯(记者 陆遥 通讯员 韩昱)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全省统一的“浙江文化基因库”已建成。
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挖掘、梳理浙江文化,解码阐释文化基因。截至目前,“文化基因解码工程”1.0版已基本完成,全省合计完成文化元素普查31029个,首批解码重点文化元素1845项,涵盖普查文化元素8342个,编纂全省域文化基因解码报告。
全省文化基因调查成果将给浙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解码:探索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的奥秘
为什么要解码文化基因?
省文旅厅厅长褚子育说:“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挖掘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是文旅系统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浙江省在推进高水平文旅融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找到解码文化基因这一切入点,希望以这项筑基工程,为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提供‘浙江经验’。”
南孔文化是衢州特有的文化根脉。衢州市南孔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占剑表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和工作框架,为南孔文化落地建构起系统的价值体系、符号体系。”
孔子祭乐的演奏规范、孔洙让爵的谦让和合、《钦定孔氏家规》的家风传承……衢州梳理调查了46项南孔文化元素,并为其中20项厘定了或物质禀赋或精神气质或形象符号或制度规约的基因表达。一本扎实的《南孔文化基因解码报告》、一个丰富的南孔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展成为南孔文化传承发展的“牵引绳”。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吴福平长期从事文化基因解码理论研究,他说:“由杭州市上城区解码的《四景山水图》等宋画巨著,因为不是浙江的馆藏文物,此前并没有进入文旅部门的视野。但通过调查、解码,我们发现无论是绘画原料的绢本设色物质基因,艺术风格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可’及小景构图的规范制度基因,还是诗画合一的精神思想基因,都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价值和资源基础。”
在文旅融合的新形势下,上城区综合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在全区范围梳理筛查了758项文化元素,并挑选40项开展文化基因解码。
转化: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闭环”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解”是上半篇文章,“用”是下半篇文章。以文化基因塑造IP,以文旅IP设计产品,以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浙江以解码文化基因为起点,打造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闭环。
针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的转化利用,我省提出两条原则——一是“解什么用什么”,防止解码和转化利用两张皮;二是做足“转化”文章,防止文化的简单嫁接移植。
李渔文化是兰溪市最看重的文化基因解码项目,从中解码的商埠文化基因,“心以为乐、清静自然”的思想基因,“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的剧本创作规范,让李渔的艺术审美和生活情趣成为了兰溪文化和旅游产业源源不绝的富矿。2021年9月,“李渔家宴”甫一上市就成为“网红”。同时,着眼解码成果形态转化的李渔戏剧小镇、李渔春耕节、李渔游园会等项目陆续落地。“游李渔村、看李渔戏、品李渔家乡美食”成为李渔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的鲜明标签。“李渔《闲情偶寄》描绘的美好生活正在兰溪逐步变成现实。”兰溪市相关负责人说。
慈溪秘色瓷制作工艺基因转化的青瓷瓯乐演绎产品,绍兴黄酒形象符号基因、制作工艺基因催生的黄酒小镇、黄酒博物馆,舟山嵊泗渔民画制作技艺基因创设的美丽乡村壁画和文创产品……三年来,浙江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果转化利用项目2179项,已启动建设552项,预计总投资659亿元。
标识:构建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闪光符号
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省又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培育“浙江文化标识”。这是在解码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擦亮区域文化标识的行动。
省党代会也把“彰显浙江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标识”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据介绍,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工程,以文化标识建设,牵引资源普查、基因解码、产业应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公共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文化和旅游工作模块工作流程的整体重塑。
7月12日至8月中旬,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成果交流展在衢州和杭州陆续开展。和合文化、大运河文化、吴越国钱王文化……一批闪亮的文化标识,展现着浙江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风物。
阳明文化是浙江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之一,更是绍兴、余姚两地的文化“金名片”。建设阳明古镇、实施阳明故里综保工程、绘制东亚阳明文化旅游地图、举办国际心学论坛……绍兴、余姚共建阳明文化标识,一系列积极探索,让阳明心学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让阳明文化可游、可学、可感。
杭州市拱墅区、临平区共育大运河文化标识,桐乡市和湖州南浔区共育蚕乡丝府文化标识……据介绍,目前省文旅厅已立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100个,五年建设期合计二级建设任务1799项,预计投入项目资金12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