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调结构强研发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有力应对影响冲击,增长态势稳步向好”,这是上半年江苏工业经济的真实写照。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6909.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5868.6亿元,同比增长1.3%。

  这“1.3%”来之不易,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我省各产业条线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没有放慢产业升级的脚步,有力保障了全省工业经济整体上“企稳向好”。

  “两新”支撑,推动工业经济“N”形增长

  在4月份受到疫情较大冲击后,全省上下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和企业上下一心,调结构、强研发、上新品、拓市场,全力推动企业稳产、达产、满产,生产秩序加快恢复。

  上半年,我省生产供给持续恢复,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比1-5月回升1个百分点,划出“N”形增长曲线。6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列统的40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0%;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的重点行业中,有7个行业增加值6月当月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1.6%,医药、电气、电子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产业和新产品成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

  6月23日,2022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云峰会在四地线上线下共同开启,南京软件谷成为江苏会场主办地。作为江苏首批软件名园,南京软件谷现集聚起信创相关企业143家,力争在5年内打造形成1-2个百亿级产业特色园区。“软件谷将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全力建设江苏省信创先导区,积极引导谷内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率先向信创平台转型。”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黄敖齐表示。

  “我省自主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企业实力有效增强、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产业服务实效明显。”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说。这也成为全省新兴产业保持蓬勃发展的缩影。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中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规上工业高6.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4.2%,高于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

  新产品领域,上半年,随着“双碳”目标加快落实,充电桩、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倍、45.1%、26.8%、98.2%。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智能设备产销两旺,全省规上工业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长10.6%,智能手机产量增长六成。

  “针对疫情暴露出的产业链短板,我们引进博盛新能源‘新一代锂电池隔膜生产装备’项目,龙创智能驾驶等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盐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有的放矢“强链”“补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技改,培育保订单闯市场“新武器”

  最近,生产抗氧化添加剂的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忙碌的时候,每批货一生产出来,就立刻装车发走,订单已排到8月底。面对复苏的市场,公司董事长陈福新也有“苦恼”:产能跟不上。

  “企业一方面在现有生产工艺上下功夫,通过对废料重新提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改进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把新的智能化产线建设也提上了日程。”陈福新表示,公司计划采用智能自动化加数字化手段,实现行业装备工艺、生产工艺技术上大的突破,二期项目能新增3万吨产能,预计将增收10亿元。

  加大技改投资,是稳产能、增后劲的关键。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高于全部投资8.1个百分点,年内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4%。

  疫情影响下,更加凸显了通过“智改数转”提升发展韧性的必要。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新增上云企业3.2万家,累计达38.2万家;启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2.2万个,开展诊断企业数量1.5万家,均超过计划进度。

  为更好推进“智改数转”,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介绍,半年来,我省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实际,进行分类培育: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计划,实现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创新转变;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协同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配送等全环节应用创新,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对广大中小企业,重点建好“一平台”、推行“顾问制”、开展“全诊断”,帮助解决“不会转、转不起”的问题。

  除了加大技改力度,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来保订单、闯市场,也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我们依托于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项目产业化,全世界每10罐婴儿配方奶粉中就有4罐的核苷酸是江苏生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同凯兆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汉杰告诉记者,当前,中心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核苷酸产品国内外订单明显增多,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企业产值较前几个月提升10%以上。

  多措并举,打好能源保供“主动仗”

  “供电部门及时的‘开门接电’服务,确保了我们企业能顺利投产。”苏州潞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现实说,企业在6月6日提交1600千伏安的新装用电申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当天就来现场勘查,当场给出了供电方案,仅一周后,项目就已完成装表接电。

  “为加快各项目投产,公司投资800万元在市经济开发区打造‘开门接电’示范区,将配套设施建到了开发区门口。”张家港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严俊介绍,公司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3个“开门接电”示范区,示范区内用户平均接电时长15.3天,平均接电距离仅50米。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能源保供至关重要。6月17日16时10分,江苏电网调度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036亿千瓦,今夏首次最高负荷破亿,相比于2021年夏季负荷首次破亿提早了19天,这也是历史上迎峰度夏阶段电网最早进入负荷破亿状态。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了解到,1-6月,全省工业用电累计增长1.0%,其中,6月份工业用电增长3.2%。

  上半年,全省上下多措并举,打好能源保供“主动仗”——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满载优质煤炭的巨型货轮驶入徐州亿吨港口,保供班组职工熟练地接洽来煤、安排场地堆放,再启程发往发电企业,“最近省内燃煤需求量大,几乎每天都有外省煤炭入港”。数据显示,今年1-5月,徐矿集团向省内供应的煤炭量同比增长33.75%。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作为长三角地区调峰和应急供气主力军的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提前储备,6月初以来,已经接卸51万吨LNG,目前罐内存量在70%以上。“每2500万立方米天然气约可发电1.1亿千瓦时。”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缪晓晨介绍。

  促进绿色发展,推动能源转型。6月13日,随着导线最后一个间隔棒安装到位,凤城至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跨江架线顺利完成。作为江苏境内第六条穿越长江的高等级电力通道,凤城至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建成投运后,可将苏北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到苏南用电负荷较大的地区,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的能源互通互济能力,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提升。(记者 付奇 沈佳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8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