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聚焦重点抓攻坚 勇挑大梁促投资

  浙江在线8月24日讯(记者 金梁)10.1%,这是今年1月至7月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值,比全国高出4.4个百分点。

  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是“挑大梁”中的“大梁”。眼下,全省各地拼时间、拼项目、拼作风,以超常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千方百计寻求投资增量,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把抓投资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不曾有过。”这是全省多地干部共同的感受。

  在海宁,主打最新一代光伏产品的晶科能源电池与组件一期项目不久前实现达产,仅今年就完成投资33.6亿元。这个项目从2021年8月洽谈到9月签约仅用时半月,同年10月拿证开工到2022年1月生产调试仅用时百日。

  “想要打动企业家来投资,就把他们的顾虑提前考虑到,把解决方案提前准备好。”海宁市商务局副局长朱海东透露,了解到晶科能源产能扩张需求后,海宁新能源产业招商团队立马上门对接,多方排摸企业需求,提出相应的招引方案,尤其在人才引进、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给予极大政策支持。

  “敲锣打鼓”不如“紧锣密鼓”,疫情之下,各地都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以海宁为例,当地定下了“666”目标,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招引项目600亿元、谋划项目600亿元。“如何实现目标?只能靠快人一步的‘拼抢’。”当地一名招商干部说。

  除了“拼”和“抢”,各地在方式方法上也更加精准有力。

  优化每个产业链框架图、招商路径图和细分领域重点企业清单,锚定标志性产业招大引强,这是杭州市钱塘区的“打法”。上半年,钱塘区新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

  “产业链招商要讲究差异化竞争。”钱塘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与上海、深圳相比,杭州的成本、政策等条件不占优势,但可以用“服务”来弥补。这个“服务”,不仅是营商环境,还包括产业链配套,如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注册申报等产业服务。“企业为什么愿意来,关键在于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这是各县市需要自我梳理和挖掘的。”该负责人说。

  “我们引进了专业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团队,再联合新加坡等地的国际专业力量,形成了一套‘政府搭台、国资引导、企业唱戏’的开发运营模式。”该负责人说,通过借力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

  当下,很多企业存在“不敢投”的复杂情绪,但并非完全没有投资需求。个别企业对于拿土地、造厂房压力很大,钱塘区先将他们引进到产业专业园区内,变重资产为轻资产,减轻了企业投资负担,待项目成熟之后再供地,这种模式受到了企业欢迎。

  此外,千方百计扩投资,政府项目正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新三江闸、马海闸强排、运河文化园……绍兴市越城区今年重点安排重大水利项目9个,上半年完成水利投资10.2亿元,居全省第一。“重大水利工程具有覆盖面广、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能很好地发挥投资拉动、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越城区水利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姜维说。

  记者注意到,各地正以重大项目投资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等投资项目和比重明显增加,既补上了民生经济短板,又提振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