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在“枫桥经验”发源地 探寻基层治理的新实践

  诸暨紫薇山下,参观团队络绎不绝。上世纪60年代,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钱江潮涌59年,“枫桥经验”在不断创新实践中传承与升华,从这里奔向了全国。细数其发展的时间刻度,声声嘱托回响在历史长河。2013年10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摘自201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其发源地绍兴诸暨,探寻“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新实践。

  9月初,在位于绍兴诸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一楼的“老杨调解中心”,当调解员将带有“诸暨市枫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字样的红色公章利落地盖在调解协议上,5位当事人露出了进门后的第一个笑脸。他们知道,随着这枚公章落下,历经了两个多月的纠纷终于得到了解决。

  公章一落一起,一个矛盾纠纷化于无形,这样的场景是枫桥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近一甲子时间里,经历岁月淬炼的“枫桥经验”彰显出愈发坚韧的生命力。翻看其发展轨迹,在发源地浙江诸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与探索从未停止。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别着急,慢慢说。”一张大大的长桌围坐着几位当事人,给双方倒上几杯清茶,适当安抚情绪后,“老杨调解中心”负责人杨光照习惯性地拿出笔记本,聆听并耐心记录双方的诉求。在过去几十年的调解生涯里,这样的情形杨光照经历过无数次。从邻里矛盾到劳资纠纷再到工伤赔偿,在枫桥镇,遇到矛盾纠纷,大家习惯来到调解中心找杨光照“主持公道”,在他的调解劝说下,刚开始剑拔弩张的氛围最后往往能消弭于无形。“不怕有纠纷,就怕没人管,我们的目的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杨光照说。其身后的“老杨调解中心”,正是诸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成果之一。

  从曾经的基层民警到退休后专事调解,杨光照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忠实践行者,也是其发展见证者。2010年,本该退休的他在派出所和群众的挽留下,与几位退休干部成立了如今这个“老杨调解中心”,专门从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12年里,中心调解矛盾纠纷3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随时间与数字跳动的,是因时而变的调解方法。这几年,无论是调解还是受邀去参与培训讲课,杨光照都习惯性地带着一份由纸质版PPT装订而成的小册子。册子里记录着他总结而来的调解八法和详细案例,“我经常和年轻一辈说,时代在变,不同情况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杨光照说。

  “很多矛盾在显现之前就有苗头,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思路,从源头上预防矛盾。”跟着杨光照学习了2年调解技巧,枫桥派出所民警朱锷波就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一套“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跟进”的矛盾全生命周期调解法。此前,他在一次走访中得知该村近期有两户人家对一块土地的归属存在一些争议。“这事可大可小,弄不好就会引发大矛盾。”捕捉到矛盾“苗头”,朱锷波立即与村里开展走访调查,确认了土地的归属权,将矛盾扼杀在了萌芽阶段。“时代变了,矛盾类型也在变,我们的调解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朱锷波表示。

  如今,在诸暨当地,以“老杨调解中心”为代表的等多个调解品牌遍地开花,就地化解矛盾的故事不时上演。步入新时期,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中,诸暨的干部、群众还总结出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内涵。紧随时代而转变,使得“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把经验带上来,把嘱托带下去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枫桥镇枫源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外观墙上,同样15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踏入二楼的综治中心,一张长桌及一间标有“共享法庭”的标识牌映入眼帘,这里是村里民主决议和矛盾调解的地方。

  “村里的大事,都可以通过我们‘三上三下’民主决策制度来决议。”村委会主任骆根土举了个例子,此前,枫源村将土地承包出去,开发商开发时却发现土地上涉及了好几家村民的祖坟,“当时几位村民意见很大,后来通过民主决议收集了大家伙的意见,目前已经形成了大致方案,尽量将纠纷化解在了村内。”

  枫源村由原来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住着1700多口人。并村之初,事务推进并不顺利。在村内事务上,骆根土遇到了“说话不灵,办事不行”的尴尬局面。怎么办?在村内多次走访后,他和村干部提出了“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决策制度,村里的大事决议,每一个环节都由群众一起来决定。在村级管理上,2008年,枫源村还试行了网格化管理,将基层治理的脉络深入到细枝末节,使基层治理变得更为精细、专业。凭借着这些治村法宝,枫源村迎来了和谐新气象。

  “一碗水端不平,村民口水淹死你。要把这碗水端平,关键还得靠村民。”2013年10月,又是一年金秋,带着这份治村经验,骆根土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 “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作了代表发言。同样也是这场大会,传来了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嘱托。“身为基层干部心里很激动,作为发源地,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回忆当时,骆根土激动不已。这次大会,骆根土干了两件事,把治村经验带上来,也把这份嘱托带下去。

  “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这正是我们民主治村的核心!”从会上回来后,骆根土立刻召开了村两委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村子接下来的发展。如今,9年过去,循着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嘱托,枫源村在“三上三下”后面加上了“三公开”制度,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治理体系。“依靠群众力量,今年已经是我们村实现‘零上访’的第17个年头。”骆根土介绍。

  让渠道畅通,让理论落地

  诸暨枫溪江畔,坐落着“枫桥经验”陈列馆,炎炎夏日,一辆又一辆大巴在门前来来往往。车上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队,他们均为“枫桥经验”而来。

  伴着枫溪江的潺潺流水,今天,“枫桥经验”已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久弥新的背后,是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今天的诸暨,利用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向智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的最新脉动。

  “西子公寓附近共享单车停车需求大,能不能新增几个停车区,方便出行?”8月初,诸暨市民冯女士打开“浙里办”中的“枫桥民声”应用反映她的烦恼。2天后,她的诉求有了结果,交管部门对接共享单车公司增设了停车区。

  在诸暨,反馈民情用“枫桥民声”,调解矛盾用“浙江解纷码”,已经成为大家的默契。“解决群众需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畅渠道,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让老百姓解决问题和纠纷从原来的线下跑路向线上拓展,帮助群众一地不跑解决问题。”诸暨市矛调中心副主任陈挺介绍,今年以来,诸暨在“浙江解纷码”平台累计收到案件近1.2万件,案件受理率、处置率均为100%,办理速度同比提高60%。

  “亮点工作还有很多,如党建引领方面的‘支部建在小区上’,为民服务方面的一证通办等等。”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光飞介绍,进入新时代,县级矛调中心、全科网格、村社议事厅、在线矛盾化解平台等创新做法不断涌现,基层社会治理也逐步形成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工作格局,“枫桥经验”从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治理迭代升级。

  今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4次提及了“枫桥经验”,在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10个着力”主要任务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是被写入了“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部分。“这是一种鞭策,作为发源地,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更要进一步形成理论和制度,为全国社会治理做出示范。”在丁光飞看来,今天,新时代“枫桥经验”已从乡村不断衍生到社区、商圈、海上,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了防范化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

  时时挂念,殷殷期盼,回溯过去近二十年时间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饱含谆谆嘱托。感恩奋进,诸暨乃至浙江各地的基层治理工作都在新时代里不断为“枫桥经验”赋予新的血液,而“枫桥经验”也因其蓬勃的生命力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间。(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见习记者 李心怡 发自绍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