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即将举行 四海同心,凝聚复兴伟力

  浙江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俞碧寅 通讯员 刘晓玲)距离10月4日的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仅有短短几天。走进缙云仙都,乐声悠扬,舞者风姿绰约。鼎湖峰下,步虚山旁,黄帝祠宇依山而立,各项祭礼正有序筹备中。

  今年,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

  这是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的第二年。今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提升阳明文化、和合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浙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仙都黄帝祭典将如何激发文化内生动力,实现黄帝文化的价值转化?

  古老祭典

  牵手数字化

  祭祀大典,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精神命脉的一次重要溯源,也是对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宣言。

  而今我们谈起轩辕黄帝,多以“人文始祖”尊称。正如马平安在《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中所说:“黄帝文化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须臾离不开的精神纽带。”

  今年2月,缙云仙都金龙洞考古再次发现宋代文物金龙,实证了“仙都洞天”道教地位和黄帝祭祀历史。

  “从2021年起正式定期举行省级祭祀黄帝大典,此盛世盛举亦可谓‘势有必至’,意义重大。”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在解析缙云黄帝祭祀的重要意义时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头号人文初祖,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统一的人格化崇高象征,缙云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探索,着力将缙云黄帝文化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新高地和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继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研究中心后,缙云推行“全要素融合、全业态布景”整体发展模式,将文化元素嵌入式融入全域发展“一张图”中,成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展示中心。

  黄帝文脉弦歌不辍,“仙都黄帝祭典”迎来了文化品牌的全面升级,今年,祭典将进一步彰显浙江辨识度和时代特色。祭典仪程为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等9项,与去年保持一致,尊重历史沿革。但在具体的仪程上,我们仍能发现不少独具创意的“小惊喜”。

  去年,81位儿童的童声版《轩辕颂》让不少人热血沸腾,而今年则增加了成人合唱,“今年的颂歌在音律创作上从去年的三声部增加到了八声部,从童声到青年再到中年,代表着中华儿女千年香火连绵不断。”浙江歌舞剧院总导演、壬寅(2022)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总导演张雪松说道。

  而今年祭典上的数字创新,也让人眼前一亮。日前,“祭典在线”应用在“浙里办”服务端和“浙政钉”正式上线,为黄帝祭典进行数字赋能,对内全方位优化祭典流程,对外则为文化传播和文旅融合提供了平台支撑。

  “通过搭建‘祭典在线’决策中枢,实现了黄帝祭典全流程、文化传播指数、文化研究趋势、文旅游客态势一屏展现,在驾驶舱上就可以进行工作一键派发、预警一键下发等指挥调度操作,有效提升祭典全流程运行效率。”缙云黄帝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蔡利伟说。

  而对游客来说,进入“祭典在线”则可以更贴近现场,进行云端祭祀,感受祭祀黄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和庄严性。

  一场盛事激活一座城

  当前,浙江正站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背景下,精神文化的力量正汇聚成磅礴之力,源源不断地注入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金秋时节,走进仙都,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近年来,随着黄帝文化品牌的打响,愈来愈多游客走进缙云,走进仙都,在鼎湖峰下尽揽秀丽山水,在黄帝祠宇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在这里,文化的力量正催生经济的加速发展。

  依托黄帝文化品牌,下洋村、前湖村等景区村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当前,景区的轩辕文化街已有民宿及农家乐252家,床位6567个,餐位1万余个。“2021年,仅是我们的核心区域村鼎湖村的村集体收入就达到13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仙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上半年,仙都景区已接待游客58.9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151万元。

  仙都与青壹坊、西泠印社等知名文创企业合作,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等内涵,以“把仙气带回家”为主题,开发了90多种文创产品,并在景区开设第一家文创直营店,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何将文化成果深度融合到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也给出了答案:“仙都黄帝祭典是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祭祀颂歌《轩辕颂》、实景演艺《轩辕赞》以及民俗表演等项目常态化、市场化开展,丰富景区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形象。”

  随着仙都景区和黄帝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缙云旅游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旅事业蒸蒸日上。小火车开进了笕川花海,蛟龙大峡谷架起了玻璃栈道,羊上村展开了低空飞行的新翅膀。今年1至6月,缙云县接待旅游总人数1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

  旅游业见效的同时,依托黄帝文化IP强大的影响力和衍生性,缙云烧饼、轩辕黄茶、缙云爽面等农产品产业快速成长。缙云烧饼作为缙云县传统小吃,又称“黄帝饼”“轩辕饼”,有“炉传三百世 饼香五千年”之说。小烧饼蕴含大能量,借助品牌优势,2021年,缙云烧饼产值达到27亿元,从业人员达2.3万人。

  一场祭典,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今年,仙都黄帝祭典系列活动安排,相比去年更多更丰富,包括招商推介会、乡村旅游季、“庆丰收”系列活动等。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缙云将放大黄帝祭典的文化影响和经济效益。

  文化传承翻开新一页

  “去年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从祭典里深刻地感受到了两岸同胞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两岸血脉同根同源,追仰人文始祖是中华儿女都应该做的事。”已经在金华生活了20年的台胞卢国峰同记者分享道,他十分期待今年的祭典,还会带上正在念高二的儿子一起去参加,让下一代也能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承。

  时至今日,黄帝祭典俨然成为溯源民族基因、凝聚复兴伟力的有效载体。“这些年,仙都黄帝祭典吸引了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组团参祭,其感召力得到各界认可。”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一波介绍,缙云仙都先后创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黄帝文化为纽带,黄帝祭典将不断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溯源民族基因的有力载体,仙都黄帝祭典正不断凸显时代价值。历史的脉络在时光流转中愈加清晰,黄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正翻开全新的一页。

  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李学功在对浙江黄帝文化名片与文化形象塑造的意见建议中提出,文化形象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三个层次,要充分认识到黄帝文化的生命力在民间、在群众。

  9月2日,缙云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缙云县委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从县级层面出台了关于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具体工程的决定。通过实施黄帝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精品工程、浸润工程、展示工程、传播工程、转化工程、数智工程和筑基工程,将充分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和功能,全方位提升缙云作为“四个中心(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浪潮下,黄帝文化数智工程加速落地,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正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

  除了前文提到的“祭典在线”平台之外,缙云正加快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非遗馆等“云上场馆”,推动黄帝文化剪纸、曲艺、民乐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开展黄帝文化网络展演。

  文化工程陆续落地之时,如何利用好祭典自身的力量,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其中?今年来,缙云先后举办了“百名浙商”“百名学者”祭祀轩辕黄帝活动,成为推广黄帝祭祀体验的一个积极尝试。通过广泛凝聚各界人士的民族认同感,仙都黄帝祭典将充分释放黄帝文化的品牌力量,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更多中华儿女。

  润物细无声,结合仙都特色,缙云让黄帝文化在全新的演绎下“活”起来。曾被废弃的缙云岩宕,化身洞天舞台,焕发出新的活力;组织民间文史爱好者全面挖掘、整理黄帝民间故事,汇聚文艺人才创作系列折子戏,不断创新打磨婺剧《轩辕飞天》等。

  对黄帝文化研究的视野也将进一步拓宽。中国第五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今年将继续在缙云举办,主题涵盖“黄帝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黄帝文化数字化”等多个研究领域,邀请一批相关领域的重要嘉宾,深入解码黄帝文化中蕴含的祖根文化、创变精神、开放气魄,以古喻今,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海同心,凝聚复兴伟力。当前,一张用黄帝文化书写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为缙云注入隽永的文化基因,锻造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底气,为迈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3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