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迈向共同富裕,这几道坎该怎么跨

  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记者 王世琪 金梁)党的二十大报告出炉。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表述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其中之一,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次出现。

  共同富裕,对浙江而言有着特别的分量。

  去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为全国探路。

  一年多的实践,有成果、有进展,也有问题、有挑战,尤其在高质量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等方面。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报告中的“扎实”两字,透露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且是个难度系数很高的过程。

  浙江如何直面困难,当好探路者、引领者?

  做大蛋糕难度加大,怎么看?

  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如何把蛋糕做大?从根本上来说还是GDP总量的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做大蛋糕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即便是常年稳坐全国“TOP4”的浙江,也感受到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有人说,“三重压力”和“两大变量”夹击,是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次挑战。

  挑战客观存在,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浙江经济的韧性,以及当前结构调整所积蓄的巨大潜力。

  推进共同富裕,是发展结构之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过去一年,围绕示范区,浙江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起“四梁八柱”,理顺了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动能。

  仍以经济发展为例,过去一年,浙江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培育体系进一步明确,目标是培育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这些都是浙江立足共同富裕长期性,眼光放远、面向未来,对经济发展作出的部署。

  上半年遇到困难的同时,种种积极信号也有所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50.0%……

  因此,当下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现的表面现象,不能忽视但也不能放大,格局打开,依靠创新内核的驱动,才是走好长路的关键。

  区域协调发展难度加大,怎么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缩小区域差距,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较早确定的一个发力点。过去一年,山区26县大多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有个问题却很难忽视:山区县发展得确实更快了,但实际上由于基数差异较大,区域间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学会换道超车,尤其在产业上。

  一年多来,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浙江上下深入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加快“一县一业”精准谋划、“一县一策”落地生效、山海协作迭代升级。

  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增速相对缓慢,亩均效益相对落后、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民营工业基础薄弱、市场份额有待提升……浙江省经信厅课题组曾对山区工业摸过一次“家底”,通过梳理每个县的基础和特色,引导各地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特色、高新、低碳,就是山区26县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遂昌金属制品、天台汽车零部件、青田不锈钢、龙游特种纸、永嘉泵阀、淳安水饮料、缙云机械装备等7个超百亿产业已经出现,另外还有3个超70亿产业,山区26县的生态工业正在“使劲”。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山区县的投资指标增幅普遍高于其他经济指标。过去一年,每个山区县费心尽力要做好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招商引资,这是山区县为突破发展瓶颈锚定的路子。

  一个大项目对一个体量不大的山区县而言,往往能够起到爆发式的拉动作用,但从落地到释放动能需要时间,还需要保持定力、树立信心。

  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怎么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浙江城乡协调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降低到1.94,全国的数据是2.50。

  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再实现突破将更加困难。有不少专家认为,从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看,浙江进入了城乡协调的瓶颈期。

  这不难理解,浙江之所以被确定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比其他省份更早、更快地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转变节点,也更早地面对“破茧”的困难。如果浙江成功了,将给全国带来极大的示范作用。

  也因此,浙江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想了不少新办法。

  一个是浙江不断对传统优势进行深化。

  “千万工程”始于2003年,获得过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2021年,浙江的“千万工程”迎来又一轮迭代,开始转向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这次提升,将乡村数字化改革、未来乡村试点、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内容纳入“千万工程”的内涵。

  另外,浙江迈入农村改革的深水区,逐渐从富农增收、村容村貌整治转向体制机制创新。

  比如,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11个试验区之一,浙江嘉湖片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在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进行率先探索。

  还有,浙江在个体感受的“微观”上发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比如,不久前,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针对山区26县和海岛县发布“县中崛起”行动计划,目的就在于加强薄弱地区的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缩小城乡差距,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理性看待、正视问题、多点耐心、精准施策,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621
收藏
分享